蛋白质缺乏病主要表现为水肿、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和皮肤毛发异常。蛋白质缺乏病通常由长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消耗过多、肝脏合成减少或肾脏丢失过多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蛋白质及治疗原发病等方式改善。
1、水肿
蛋白质缺乏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引发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双下肢和眼睑。患者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临床需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鉴别,可通过血清白蛋白检测辅助诊断。治疗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肉等,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或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2、肌肉萎缩
长期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肌蛋白分解,表现为四肢近端肌肉消瘦、肌力下降,儿童可能出现蛙腹体征。患者常伴体重减轻、活动耐力降低。需评估是否存在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等。营养干预需结合乳清蛋白粉、大豆分离蛋白等补充剂,配合阻力训练促进肌肉合成。
3、免疫力下降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合成不足可致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常降低,伤口愈合延迟。需排查HIV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继发因素。治疗包括补充免疫球蛋白(如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同时增加富含锌、维生素A的动物性蛋白摄入。
4、生长发育迟缓
儿童患者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标准,头围增长缓慢,认知发育滞后。骨龄检测常显示延迟,可能伴发佝偻病体征。需与内分泌疾病、遗传代谢病鉴别。干预需使用高蛋白配方奶粉(如小儿氨基酸配方粉),配合生长激素治疗需严格评估指征,日常提供鸡蛋羹、肉泥等易消化蛋白食物。
5、皮肤毛发异常
皮肤干燥脱屑、色素沉着,毛发稀疏易断,指甲出现横沟或匙状甲。严重者发生褥疮或皮肤溃疡。需排除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病。局部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配合口服胶原蛋白肽粉,增加深海鱼、动物肝脏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摄入。
蛋白质缺乏病患者需建立个体化营养方案,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1.2-1.5克/公斤体重计算,优先选择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合并消化吸收障碍者可选用短肽型肠内营养粉,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营养流失。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孕妇、儿童及老年人应重点筛查。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或并发症时需住院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如克罗恩病、慢性肝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