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12毫米时通常会来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厚与脱落是月经形成的关键过程,其厚度变化受激素水平调节。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在卵泡期受雌激素影响逐渐增厚,排卵后进入黄体期,孕激素进一步促使内膜腺体分泌营养物。当黄体退化导致激素水平下降,内膜失去支持便会脱落形成月经。临床超声测量显示,多数女性月经来潮前内膜厚度处于8-12毫米区间,此时内膜血管丰富、间质疏松,为受精卵着床准备的生理变化达到高峰。若未受孕,前列腺素释放引发血管收缩,导致功能层缺血坏死而剥脱。部分女性可能因个体差异在6-7毫米时出现月经,这与内膜对激素敏感性或局部血流灌注有关。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内膜过度增生达15毫米以上仍无月经,此时需排查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等病理情况。
建议女性定期记录月经周期变化,若长期出现提前或延迟超过7天,或经量异常伴随腹痛,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铁和维生素E有助于维持内膜健康,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导致的激素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