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与异常活动、功能障碍、骨擦音或骨擦感、伴随血管神经损伤。该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并及时干预。
1、局部疼痛肿胀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和骨膜撕裂会引发剧烈疼痛,伤处皮肤因毛细血管破裂出现淤血肿胀。疼痛在活动患肢或触碰骨折端时加重,可能伴随皮下瘀斑。早期可通过冰敷减轻肿胀,后期需石膏固定限制活动。
2、畸形与异常活动
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成角、短缩或旋转畸形,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闭合性骨折可见皮肤隆起,开放性骨折则伴有伤口暴露。需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恢复骨骼解剖结构,避免愈合后功能障碍。
3、功能障碍
患肢承重和运动能力显著下降,患者无法完成站立行走等动作。胫骨中下段骨折时足部背伸功能可能受限,腓骨近端骨折可能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康复期需逐步进行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
4、骨擦音或骨擦感
移动患肢时骨折端相互摩擦会产生骨擦音,触诊时可感知骨擦感。该体征具有诊断特异性,但检查可能加重损伤,须由专业医师操作。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制动,避免二次伤害。
5、伴随血管神经损伤
严重移位骨折可能压迫胫后动脉或腓总神经,导致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足趾麻木等症状。开放性骨折更易合并感染风险。需紧急处理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可营养神经治疗。
胫腓骨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制动,避免早期负重。康复期需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促进骨愈合,如牛奶、鱼肉等。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和直腿抬高训练防止肌肉萎缩。若出现患肢麻木、苍白等缺血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