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

发布于 2025/07/15 18:39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需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急性肝功能衰竭是肝脏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的严重疾病,可能由药物中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意识障碍、出血倾向等症状。

1、生命体征监测

护理人员需每小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重点关注意识状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与心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每日测量腹围并记录24小时尿量,警惕肝肾综合征发生。若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加快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水电解质管理

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补液方案。血钠低于120mmol/L时限制水分摄入,血钾异常时及时纠正。静脉输液需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避免加重腹水或脑水肿。定期检测血氨水平,血氨升高时遵医嘱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降血氨。

3、感染预防

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病房每日紫外线消毒。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中心静脉导管每周更换敷料。监测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水平,发热时及时进行血培养。可预防性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但需监测肝功能变化。

4、营养支持

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5g/kg/d。肝性脑病期禁食蛋白质,通过葡萄糖注射液提供能量。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肠内营养优先选择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配方制剂。

5、心理干预

向家属解释病情变化和治疗方案,减轻焦虑情绪。对意识清醒患者采用简单语言沟通,避免刺激。提供安静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镇静。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护理需多学科协作,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基础护理操作。患者饮食需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适量蛋白原则,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保持口腔清洁每日3次,卧床期间每2小时协助翻身。观察皮肤黏膜出血点和大便颜色,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疲劳,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