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结节、淋巴管炎、溃疡、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真菌病,多通过皮肤和淋巴管扩散。
1、皮肤结节
皮肤结节是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的早期表现,通常出现在四肢暴露部位。结节初期为无痛性红色丘疹,质地坚硬,表面光滑,逐渐增大形成直径1-3厘米的皮下结节。结节可能伴随轻微压痛,周围皮肤可能出现轻度发热。随着病情进展,结节可能破溃形成溃疡。皮肤结节的发生与申克孢子丝菌通过皮肤微小伤口侵入有关。
2、淋巴管炎
淋巴管炎表现为沿淋巴管走行方向出现串珠样排列的红色条索状硬结。这些硬结可触及,直径约2-5毫米,长度可达数厘米。淋巴管炎区域可能出现压痛和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淋巴管周围组织可能出现轻度水肿。淋巴管炎的发生反映真菌沿淋巴管扩散的病理过程。
3、溃疡
溃疡多由皮肤结节破溃形成,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创面。溃疡基底可见肉芽组织,表面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或结痂。溃疡边缘隆起,呈紫红色,周围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溃疡通常无剧烈疼痛,但可能伴有轻度瘙痒或灼热感。溃疡长期不愈是本病特征之一。
4、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病变淋巴管引流区域的淋巴结,如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度可,直径多在1-3厘米之间。淋巴结通常无显著压痛,表面皮肤多无红肿。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淋巴结化脓。淋巴结肿大反映机体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
5、全身症状
全身症状在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中较少见,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关节痛或肌肉酸痛。全身症状通常较轻,不会出现高热等严重全身反应。出现全身症状提示感染可能已超出局部范围。
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病变部位,防止继发细菌感染。日常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进行温和运动以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可能带有申克孢子丝菌的土壤、植物等环境。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抗真菌治疗,定期复查评估疗效。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