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通过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外伤、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血压异常、脏器缺血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稳定病情或术前准备。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血管平滑肌收缩;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能溶解血栓。药物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同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适用于StanfordB型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通过股动脉植入支架封闭破口,防止血液进入假腔。该治疗创伤小但存在内漏风险,术后需长期抗凝。血管内超声可辅助评估支架贴壁情况,必要时需行弹簧圈栓塞术处理分支血管。
3、手术治疗
StanfordA型夹层需紧急开胸手术。升主动脉置换术用人造血管替换病变段,必要时需同期处理主动脉瓣。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可提供无血手术视野,但存在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出血、低心排综合征等并发症。
4、杂交手术
杂交手术结合开放与介入技术。先行升主动脉置换再通过介入处理远端病变,适用于复杂型夹层。该方式能减少传统手术范围,但需多学科团队协作。术中需采用脑氧饱和度监测等神经保护措施。
5、术后管理
术后需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控制血压,维持收缩压在100-120mmHg。每日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警惕感染和出血。逐步过渡到口服降压药,常用缬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出院后需终身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定期复查主动脉CT血管成像。饮食应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出现胸痛加重、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需进行系统随访,评估人工血管及支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