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疾病引起。尿毒症是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终末期表现,主要与长期肾脏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有关,患者需及时就医干预。
1、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尿毒症最常见的原因,肾脏功能逐渐丧失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出。可能与长期滥用药物、反复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水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遵医嘱使用尿毒清颗粒、肾衰宁片等药物,严重时需透析或肾移植。
2、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引发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压升高等症状,后期易进展为尿毒症。需严格控糖并使用黄葵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保护肾脏药物,同时监测肾功能指标。
3、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造成不可逆肾脏损伤。常见症状包括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等。治疗需联合缬沙坦胶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延缓肾病进展。
4、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发的肾小球炎症会破坏肾脏滤过结构,急性期未彻底治愈可能发展为慢性病变。患者可出现血尿、泡沫尿等症状。需根据病理类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5、多囊肾
遗传性多囊肾随年龄增长囊肿增大压迫正常肾组织,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常见腰腹部胀痛、血尿等表现。目前无特效药物,可遵医嘱使用托伐普坦片控制囊肿增长,晚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预防尿毒症需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控制血压血糖在安全范围,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保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适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出现不明原因乏力、水肿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肾病科,早期干预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