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肺复苏、电除颤、药物治疗、植入式除颤器、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胸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等。早期再灌注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2、严重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会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可能与心肌瘢痕、离子通道病等因素有关。这类患者常有心悸、晕厥前兆等表现。除立即电除颤外,可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需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3、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是诱发心脏骤停的重要代谢因素,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干扰心肌电活动。患者可能伴有肌无力、心电图T波改变等表现。需根据血电解质水平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或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同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4、药物中毒
某些药物过量如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中毒患者可出现视觉异常、恶心等前驱症状。除停用相关药物外,需使用地高辛抗体片段注射液等特效解毒剂,严重者需血液净化治疗。
5、心脏结构异常
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先天性疾病易导致心脏骤停,患者可能有运动后晕厥家族史。除基础疾病治疗外,可考虑服用盐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病情,高危患者需预防性植入除颤器。
心脏骤停是临床急症,目击者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恢复自主循环后需全面评估病因,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有心脏疾病家族史者需早期筛查,运动员等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运动心肺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