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腰椎穿刺有什么风险

发布于 2025/07/16 11:26

腰椎穿刺的风险主要包括穿刺部位疼痛、感染、脑脊液漏、头痛以及神经损伤等。腰椎穿刺是神经科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由专业医生执行。

穿刺部位疼痛是腰椎穿刺后最常见的反应,多因穿刺针刺激局部组织引起,通常轻微且短暂,1-2天内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淤青或肿胀,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感染风险与操作环境及无菌技术直接相关,表现为穿刺点红肿热痛或发热,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控制。脑脊液漏可能导致低颅压性头痛,表现为直立位加重、平卧减轻,多数通过卧床补液可缓解,严重时需硬膜外血贴治疗。穿刺过程中若损伤神经根,可能出现下肢短暂麻木或放射痛,通常数日内恢复,极少数情况下需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辅助修复。

腰椎穿刺后应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弯腰动作。出现持续头痛、发热或下肢无力需立即就医。有凝血功能障碍、颅内压显著增高或穿刺部位感染的患者不宜进行该操作,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及影像学评估。术后建议多饮水促进脑脊液再生,卧床休息6-8小时可降低并发症概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