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瘤非瘤的妇科肿块主要有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输卵管积水、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包块等。这些肿块虽呈现占位性病变,但性质多为良性或炎性反应,需通过影像学检查与病理诊断明确。
1、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可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地屈孕酮片等药物,或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2、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多为生理性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与激素波动相关,部分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临床常见下腹隐痛、月经紊乱等表现。生理性囊肿通常无须处理,病理性囊肿可遵医嘱使用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等药物,必要时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
3、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积水多因盆腔感染或手术粘连导致输卵管闭塞,液体潴留形成囊性扩张,常伴有下腹坠胀感。需通过超声或输卵管造影确诊,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严重者需行输卵管造口术或切除术。
4、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良性病变,与多次妊娠、宫腔操作史有关,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和经量增多。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缓解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5、盆腔炎性包块
盆腔炎性包块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与细菌上行感染相关,表现为下腹压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治疗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头孢西丁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形成脓肿时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
发现妇科肿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按压,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肿块短期内增大,须及时就医明确性质。部分肿块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备孕女性需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