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有饮水过少、会阴卫生不良、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下降等。泌尿道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1、饮水过少
每日饮水量不足会导致尿液生成减少,排尿频率降低,细菌在尿路停留时间延长,增加感染概率。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水分摄入是否充足,淡黄色为理想状态。存在泌尿系统结石或前列腺增生者更需注意增加饮水量。
2、会阴卫生不良
排便后擦拭方向错误、性生活后未及时清洁、长期使用不透气卫生用品等因素可使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女性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生上行感染。日常应从前向后擦拭,选择棉质内裤,避免盆浴,性交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
3、尿路结构异常
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解剖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尿液滞留,促进细菌繁殖。此类患者可能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必要时通过手术矫正。反复感染者可考虑长期低剂量抗生素预防,如呋喃妥因肠溶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
4、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疾病会削弱机体防御能力。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成为细菌培养基。这类患者出现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5、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缺乏导致阴道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减少,致病菌易定植于尿道周围。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恢复阴道酸性环境,减少感染复发。合并萎缩性阴道炎者可选用普罗雌烯阴道胶丸,配合蔓越莓制剂等预防复发。
预防泌尿道感染需保持每日充足饮水,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女性应注意经期卫生,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排便后正确清洁。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出现排尿不适症状时可先尝试增加饮水量,若症状持续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日常可适量食用蓝莓、蔓越莓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帮助抑制细菌黏附尿路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