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纵隔肿瘤主要包括胸腺瘤、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淋巴瘤和胸内甲状腺肿等。纵隔肿瘤可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前纵隔、中纵隔和后纵隔肿瘤,其类型与症状、治疗方式密切相关。
1、胸腺瘤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部分患者可合并重症肌无力,表现为眼睑下垂、四肢无力等症状。CT检查可见前纵隔软组织肿块,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无法完全切除者可联合放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泼尼松片、溴吡斯的明片等免疫调节剂。
2、神经源性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于后纵隔,起源于交感神经节或外周神经。常见类型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细胞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压迫气管引起咳嗽。MRI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的关系,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3、畸胎瘤
畸胎瘤属于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前纵隔。成熟畸胎瘤多为良性,内含毛发、牙齿等组织成分;未成熟畸胎瘤具有恶性倾向。胸部X线可见肿块内钙化灶,血清甲胎蛋白升高提示恶性可能。治疗需手术彻底切除,恶性者术后需辅助化疗。
4、淋巴瘤
纵隔淋巴瘤常见于中纵隔,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典型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B症状。增强CT显示多发肿大淋巴结,确诊依赖淋巴结活检。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方案含注射用环磷酰胺、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等药物。
5、胸内甲状腺肿
胸内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组织异位至纵隔所致,多位于前上纵隔。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气管压迫症状。放射性核素扫描可明确甲状腺来源,颈部超声有助于判断原发病灶。治疗需手术切除,合并甲亢者需先用甲巯咪唑片控制症状。
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应注意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肿瘤复发情况。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术后3个月内不宜提重物。若出现呼吸困难、声嘶等新发症状应及时就诊,排除肿瘤复发或转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