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这件事,很多人可能都做错了!早上扎手指和饭后两小时的数据,到底哪个更能说明问题?医院里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空腹血糖5.6mmol/L挺正常,结果餐后直接飙到11mmol/L。这背后的门道,可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一、血糖监测的双重密码
1、空腹血糖:身体的基准线
空腹8-10小时后的血糖值,反映的是基础胰岛素功能。这个数值能最早发现糖尿病苗头,就像汽车的怠速状态,能看出发动机最真实的工作状况。
2、餐后血糖:压力测试
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值,考验的是胰腺的应急能力。好比让汽车突然加速,看看发动机能不能及时响应。很多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已经亮红灯。
二、为什么两者缺一不可
1、空腹血糖正常≠安全
约3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血糖完全正常,但餐后血糖异常。只测空腹就像只检查汽车怠速,发现不了高速行驶时的问题。
2、餐后血糖超标更危险
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伤害更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每升高1mmol/L,冠心病风险增加18%。
三、不同人群的监测重点
1、健康人群
每年体检时建议同时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特别是40岁以上、有家族史、超重的人群。
2、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稳定时,可以隔天交替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调整治疗方案时,则需要每天监测7个时间点的血糖谱。
3、孕妇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必须做75g糖耐量试验,要测空腹、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三个时间点的血糖值。
四、测血糖的黄金法则
1、空腹血糖
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早上8点前完成。熬夜、晨起剧烈运动都会影响结果。
2、餐后血糖
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整准时测量。这期间不能进食其他东西,但可以少量喝水。
3、指尖采血技巧
洗手后用温水泡手1分钟,选择手指侧面采血前向下甩手10次,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血糖监测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空腹和餐后血糖就像车的两个重要仪表盘。只盯着一个看,很可能错过危险信号。建议在家自测血糖时,准备个本子画折线图,连续记录一周的数据变化,这样就医时医生能更准确判断你的血糖波动规律。记住,控制血糖就像开车,既要看速度表也要看转速表,双管齐下才能安全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