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

发布于 2011-08-03 14:58

  剖腹产是一种助产方式,是指通过手术的方式,剖开女性的子宫壁,把胎儿取出。孕妈妈们一定要了解剖腹产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样有助于在手术的时候有效的配合医生。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剖腹产的过程是怎样的。

  剖腹产的过程

  剖腹产的第一个过程是切开腹壁:施术部位确定后,术者按常规清洗、剃毛、消毒、麻醉后,首先作一弧形切口,然后依次分层切开皮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筋膜,遇有血管应避开或做双重结扎。再剪开腹膜,剪腹腹时须用镊子夹起剪开一小口,然后术者将左手中指或食指伸入破口,在左手的引导下剪开腹膜至适当长度,暴露瘤胃。

  拉出子宫是剖腹产的第二个过程:腹膜切开后,术者手臂应重新消毒并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伸入腹腔检查子宫,胎儿及附近器官,查明有无破裂及粘连情况。随后让一助手将瘤胃往前移,暴露子宫。将子宫托出至切口之外。拉动子宫时动作要缓慢,并按一定的角度。用力过大易于把子宫撕裂。子宫拉出后应在子宫和切口边缘之间堵塞大块多层灭菌纱布,防止子宫内的液体流入腹腔引起感染。

  剖腹产的第三个过程切开子宫:确定子宫角大弯后,避开子宫阜,一刀切透子宫壁。将子宫壁切口的出血点充分结扎后,仔细分离切口附近胎膜。如膜内胎水充盈,则先切一小口放出胎水。放胎水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方向。待部分胎水放完后,用剪刀延长胎膜切口并将两侧切缘向子宫切口两侧翻转,固定,这样胎膜外翻的切缘形成一生物创布,胎水外流时不致漏入腹腔,引起污染。

  剖腹产的第四个拉出胎儿:取胎儿时沿着子宫切口抓住胎儿后肢跗部或前肢腕部按最适合的方向和角度慢慢的拉出胎儿。如切口太小,可将切口扩大。拉出胎儿后,助手要固定好子宫不要让它缩回腹腔。拉出的胎儿按正产犊牛护理。

  剖腹产的第五个过程剥离胎衣:处理原则是可剥离者应全部剥离,不能剥离时则将已脱落的部分剪除,让其余留在子宫内,待它自行脱落排出,但切口两侧边缘附近的胎膜必须剥离剪除,否则有障缝合。

  剖腹产的第六个过程缝合子宫:在缝合子宫前,子宫内应均匀撒布消炎粉。子宫的封闭通常是进行两次缝合,第一次全层连续缝合,第二道缝合浆膜肌层包埋缝合。为了加速子宫复和止血,并有利于排出恶露,缝合前可在子宫腔内注入垂体后叶素5~10单位。

  剖腹产的第七个过程缝合腹壁:缝合腹壁之前应认真洗净腹腔。腹壁切口整理之后,首先缝合腹膜,通常用肠线进行连续缝合,腹膜缝完之前,应通过切口向腹膜注入抗生素油剂,防止感染和粘连。而后逐层,连续缝合肌肉。最后应用结节缝合皮肤,缝皮肤时要将创缘内翻,否则会影响创口愈合,使疗程延长。

  看了以上的介绍,您是否对剖腹产的过程有所了解了呢?如果您还有其他妇科方面的问题,可在线咨询专家,专家会更详细的为您解答。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小孩发热会引起抽搐症吗

回答:小孩发热确实可能引起抽搐,这种情况常常让家长感到焦虑。发热引起的抽搐有时是因为高热惊厥,这是一种常见于小孩的情况,尤其是在6个月到5岁之间。不过,抽搐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癫痫...

Q
糖尿病病人能吃猪耳朵吗

回答: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猪耳朵,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猪耳朵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而不会对糖尿病病情造成明显影响。建议每天摄...

Q
自闭症如何自己调整好

回答:自闭症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神经发育障碍,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轻度自闭症患者。通过多陪伴、多交往、培养兴趣、避免训斥和打骂、增强自信等方式,能够...

Q
风湿免疫八项结果如何

回答:风湿免疫八项检测是评估风湿和免疫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工具,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为0-25IU/ml。如果检测结果出现...

Q
痛风患者如何让血尿酸降下来

回答:痛风患者若想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实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饮食调理:饮食是控制血尿酸水平的重要环节...

Q
补牙材料填充太高

回答:补牙时,如果填充材料过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口腔内的咬合关系错乱、牙龈组织增生、继发龋坏,甚至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长期的...

Q
痛风患者在生活中要如何调理

回答: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理,以帮助控制病情并减轻症状。痛风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疾病,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以及在必要时使用药物,可...

Q
2型糖尿病科学进展

回答: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在血糖控制、饮食管理、运动锻炼、降糖药物和血糖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科学进展。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努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