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孩子一定要抓住这四个关键时期

发布于 2018-01-11 17:06

  宝宝的饮食,从出生喝母乳到能够独自吃饭,一般要经过四个关键时期,这四个关键时期,妈妈一定要掌握好,不仅能够帮助妈妈合理安排宝宝饮食,让妈妈在喂养宝宝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而且,对宝宝来说,也能够及时改变饮食结构,对宝宝的身体发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一期 母乳喂养期

  母乳是出生后4~6个月的宝宝健康成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任何食物都无法代替的营养品。

  母乳喂养的最早时间

  正常足月新生儿应在生后半小时内哺乳,既能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能促进母乳分泌,还能形成清晰的吸吮记忆与反射,有助于顺利喂奶。

  提倡按需哺乳,勤吸吮,以利乳量增多,故最好母婴同室。随宝宝月龄的增加,逐步采用定时哺乳,但时间不宜规定得过于刻板。

  正确的哺乳方法

  哺乳准备

  先给宝宝换好尿布,妈妈再洗净双手,清洁乳头、乳晕,开始喂乳。

  哺乳坐姿是最佳哺乳。哺乳一侧的脚略抬高,大约20厘米左右;斜抱着宝宝,让他的头,肩枕于哺乳侧的肘弯,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轻夹乳晕两旁,以免宝宝呛奶或乳头堵住宝宝的鼻孔,使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及乳头,确保有效吸乳。

  哺乳顺序先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下次则先吸上次未排空的一侧,以保证乳腺排空,有利于刺激乳汁分泌。每次哺乳时间不超过1 5~20分钟。

  结束哺乳完毕,将宝宝竖着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5分钟,使宝宝胃内吞咽的空气排出,再将宝宝保持右侧卧位,以防溢乳。

  值得关注的事项

  持之以恒地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不宜轻易放弃哺乳而过早加喂牛奶或乳制品,最好能坚持到宝宝4个月大。

  不让宝宝含乳头睡觉,不仅不卫生,而且易引起呕吐,甚至窒息。

  妈妈注意均衡营养,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不随便服药。每天应较平时增加能量700~1000kcaI和水分1~1.5L。

  若哺乳前乳房不胀,哺乳时宝宝吞咽声少,哺乳后睡眠短而不安,易哭闹,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常提示母乳量不足,需找寻原因并加以纠正,或服催乳药。经各种措施仍乳汁不足时,才考虑混合或人工喂养。

  辅食添加的顺序

  月龄

  主食

  添加辅食

  1~4个月

  乳类

  菜汤 水果汁 维生素AD制剂

  5~6个月

  乳类

  米汤 米糊 菜泥 蛋黄 豆腐 鱼泥

  7~9个月

  乳类+糊类 、碎菜、肉末、蛋、鱼、粥、肝泥、饼干烂面熟土豆馒头片

  10-12个月 乳类+粥类、碎肉、软饭、挂面、豆制品等

  第2期 辅食添加期

  经历完母乳喂养期的妈妈,来到了 辅食添加站,一定会有不少的疑惑吧?

  添加时间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既不宜过早又不能过晚。具体来说,不早于4个月龄之前,不晚于6个月龄之后。过早给小宝宝添加米糊、面糊,宝宝有限的胃容量被糊糊占据了,势必吃奶就减少了;小宝宝的消化腺还不能分泌淀粉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4~6个月以后的宝宝,单靠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即使人工喂养的宝宝也因胃容量有限,不能单靠增加牛乳满足营养需求。当每日摄入奶量达1000ml或每次达2。0ml以上时,即应添加辅助食品。

  添加原则

  个体性原则根据每个婴儿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的成熟情况,循序渐进添加辅食,不能随心所欲或急于求成,否则会引起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

  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让宝宝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添加蛋黄,由1/4个开始,无不适则2~3天后增至1/3~1/2个,逐渐加到1个。

  由稀到稠

  食物从泥状一糊状一固体状递进 如从米汤开始到稀粥,渐增稠至软饭。

  由细到粗如添加绿叶菜,从菜水到莱泥,乳牙萌出后试着吃碎菜。

  种类递加由一种慢慢加到多种,当宝宝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有助于了解宝宝是否出现食物过敏。选择在宝宝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新的辅食,患病时暂停。

  第3期 断奶期

  宝宝接近1周岁时,消化功能和咀嚼功能已有很大提高,此时的饮食品种和数量也明显增多,并形成一定规律。营养供应充足,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则可以考虑断奶。

  断奶的最佳时间

  一般10~12个月是完全断奶的恰当时期,母乳充足的话可以延长至宝宝1~15岁。

  妈妈需注意的

  尽可能采用自然断奶法。即逐步减少喂母乳的次数,代之以牛奶和辅食,直到完全停止母乳喂养。不要用药物或辛辣品涂在乳头上,迫使宝宝放弃母乳,以免给宝宝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切忌骤然断奶,以免宝宝不适应其他食品而引起进食量突然减少,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最好选择气候适宜的季节,避免在炎热的夏季断奶。

  选择宝宝身体状况良好时断奶。

  断奶后注意调配易消化、适宜宝宝的膳食,不宜与成人膳食混同。

  第4期 自我喂食期

  随着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不断成熟,宝宝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逐步表现出探索性行为及强烈的自我进食欲望,不满足“饭来张口”。当宝宝的动作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达到自我进食的要求,不妨鼓励宝宝自我喂食,既增加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锻炼眼手动作协调和培养独立进食能力。

  自我喂食的时间

  宝宝6个月左右会用手抓东西吃,8个月能坐稳,9~10个月能用拇、食指抓食物,10个月学用匙自喂,1岁学用杯。大多数9―10月的宝宝已有主动进食的要求,此时开始训练自我喂食较为合适。

  训练方法

  先训练宝宝自己抓取食物的能力。将柔软、易抓而不会噎着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饼干、面包或烤馒头片等掰成小块,放在干净的盘子里,让他抓着吃。

  宝宝学会用手喂食后,再学习用小匙喂食。起初给他一把用于玩耍的小匙,让他学会怎样才能拿好这个小东西!

  试着让宝宝将自己手中的小匙放入食物中,试着用小匙将食物送入嘴中。你一定要有耐心,做好可能变得一团糟的心理准备。

  开始宝宝拿小匙还不熟练,把饭送进嘴之前可能会把小匙打翻,这都是正常现象,需要继续细心培养。你可以帮他拿着小匙把饭送进嘴里。

  如果宝宝每次用小匙盛食物都失败了,那你就先用小匙盛好食物,再让宝宝拿着小匙送入嘴中。久而久之,宝宝自然会学会自己盛食物的。

  让宝宝交替地吃你喂的食物和他自己送入口中的食物,减少他的挫败感。

  如果食物是流质或半流质的,最好就由你来喂了,以免汤水洒在宝宝身上,但你要与宝宝共同持匙,这样他才不会出现倒退行为。

  妈妈需要注意的

  事先帮宝宝把手洗干净。

  用不易摔破的容器装食物。

  宝宝掌握小匙喂食的技巧,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妈妈必须有耐心。

  吃饭前,给宝宝系一个围兜或穿件易洗的衣服,让他坐在前面有托盘的椅子上,这样食物就不会洒一地。

  宝宝自己喂食时一定要坐好,不能歪坐或斜躺,你在旁边照看,以免他误将食物放入鼻子或耳朵内。

  选购一些便于宝宝吃饭的餐具。如饭碗,要底部扁平,放在桌上稳当,碗边要高;小匙,口要圆滑,勺柄末端要弯曲等,最好选择质量好的塑料匙子。

  吃饭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只有在饥饿时宝宝才特别有胃口,会专心致志地练习吃,一旦吃饱便开始玩了。

  宝宝这四个饮食关键时期掌握好了,能够极大程度得影响宝宝饮食习惯的建立。很多人长大后依然如孩子般挑食偏食,要知道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在孩童时期就养成了。这个时候帮助宝宝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宝宝的今后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月经颜色发黑很大的血块

回答:月经颜色发黑且伴有较大的血块,这种情况可能让人感到担忧。其实,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瘤等。面对这种情况,最明智的做法是及时就医,找出具体的原因,然...

Q
寒凝血瘀的症状是什么

回答:寒凝血瘀是一种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疼痛、肤色暗沉、舌苔白腻、脉涩和皮肤粗糙等症状。这样的症状常常让人感到不适,因此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中医诊断来获取适当的治疗方案。寒凝血瘀的症状不仅...

Q
孩子眼睛有血丝不痛不痒怎么办

回答:当孩子的眼睛出现红血丝但并不感到痛痒时,家长可能会感到担忧。其实,这种情况可能是由非病理性因素如视疲劳或干眼症引起的,也可能是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理性因素导致的。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采...

Q
吃了车厘子消化不良怎么办

回答:吃了车厘子后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可能让人感到不适。别担心,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这种情况。消化不良可能是因为一次性吃了太多车厘子,或者是因为本身有胃肠道的问题。可以尝试从饮...

Q
睾丸鞘膜积液中药方子有哪些

回答:睾丸鞘膜积液是一种需要专业医疗评估的状况,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行使用中药可能带来风险,尤其是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中医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

Q
小孩发烧头痛全身抽搐

回答:小孩发烧、头痛并伴随全身抽搐,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与高热惊厥、癫痫发作、脑膜炎、脑出血等原因有关。家长需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

Q
孩子舌苔厚,需要怎么改善

回答:当孩子出现舌苔厚的情况时,家长可能会感到担忧。舌苔厚常常与身体内部的某些问题有关,比如积食或脾胃虚弱。为了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建议家长首先带孩子去看医生,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Q
自闭症孩子能学会轮滑

回答:自闭症孩子能否学会轮滑,确实与他们的智力发育、语言能力、人际关系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家长可以帮助自闭症孩子提高自理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