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保暖 衣食住行不可忽视

发布于 2017-12-29 17:19

  冬季气候寒冷,温度下降,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大人的皮肤都会起皮,发干等等问题,更别说小宝宝了,此时家长应该多多注意宝宝是否穿得够暖和,很多家长都不会带宝宝出去,宝宝皮肤稚嫩,寒风吹得小脸通红通红,对外面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宝宝幼嫩的肌肤更应该得到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那么冬季应该如何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冬季宝宝如何保暖

  衣

  小宝宝并不像爸爸妈妈想得那么柔弱,只要依循“比大人多一件”这个穿戴准则即可。避免裹得严严实实的,保证宝宝的手脚暖和、伸展及活动自如就可,且有益于促进手脚的精细动作发展。

  

  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脂肪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比如肉类、牛奶、海产品、豆类、红薯、蛋类和蔬菜等等。

  

  室温一般维持在22-24℃,还应注意湿度,太低会使宝宝的呼吸道干燥、黏液变稠;太高则有助呼吸道过敏原的生长,一般应保持在50%左右,保持空气新鲜、清洁,常开窗换气。

  行

  天气情况允许下,保证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带宝宝出门晒晒太阳,感受一点冷空气,以增强皮肤的适应调节功能。

  宝宝冬季如何养生

  坚持户外

  活动坚持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体质。冬季地面温度很低,小孩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

  保护皮肤

  季寒冷干燥,儿童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适当地让孩子“饿肚子”,可以防止孩子食积便秘。冬季本来就干燥,导致儿童的身体水分容易散失,假如在遇到积食的情况,就会影响小孩的肠胃吸收。

  小编结语: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推荐关于冬季宝宝如何保暖的小常识。宝宝是爸爸妈妈掌中宝,是爷爷奶奶的小心肝,所以冬季外在衣食住行方面都会做到暖百分百,冬季天气干燥,太阳照射强烈,紫外线也就很强,宝宝滑嫩的皮肤调节能力差和抵抗力弱,因此宝宝外出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宝宝护肤霜,帽子,手套等都要做好防护。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肾积水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吗

回答:是的,肾积水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尤其是长期或严重的肾积水会对肾脏组织造成损害,影响其正常运作。肾积水的原因可能与尿路梗阻、先天性结构异常或感染等有关,需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

Q
间质性膀胱炎需要做手术吗?

回答:间质性膀胱炎通常无需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膀胱训练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但在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方式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具体应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患者个体差异以及...

Q
什么东西泡酒壮阳

回答:泡酒壮阳主要是通过加入某些传统中药材或食材来增强男性的身体机能和性功能,但需要根据个体体质选择合适的药材,以免适得其反。常见的材料包括海马、枸杞、人参等。饮用时要注意适量,并避免随...

Q
造影后腹痛多久算正常

回答:造影后轻微腹痛通常持续1-2天属于正常现象,若腹痛时间超过3天或症状明显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问题。常见原因包括造影剂刺激、生理反应或个体敏感性,缓解方法包括多饮水、休息和对症处...

Q
什么是精神分裂征

回答:精神分裂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严重障碍,可能感觉与现实脱节。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可能包括遗传、外部环境压力、神经生理异常及心理因素,治疗包括药物、心理...

Q
面瘫一年后还能自愈吗

回答:面瘫一年后自愈的可能性较低,需要及时评估面神经损伤的程度,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如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甚至手术干预来改善症状。 1造成面瘫持续不愈的原因 面瘫无法自愈可能与面神经的严...

Q
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

回答: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根据骨折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轻度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和药物治疗,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1、保守治疗 对于轻微的...

Q
肺纤维化患者总发烧怎么办

回答:肺纤维化患者总发烧,可能是感染、药物反应或疾病恶化的表现,需尽快咨询医生明确原因并及时处理。常见处理方法包括查明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优化用药方案以及必要时的住院观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