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早产?孕妈妈需要注意六点

发布于 2023-05-30 13:08

妊娠满28-37周之间发生的分娩称做是“早产“,在此期间出生的体重约为1000-2499克,身体各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那么导致早产的原因注意有哪些呢?

孕期异常情况出现

孕妈妈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做孕检,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子宫畸形,宫颈内松弛,子宫肌瘤,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或者胎盘早期剥离,羊水量过多或者过少,胎位不正,子宫颈无力支撑胎宝宝和胎儿的重量等异常情况的出现都是有可能会导致孕妈妈出现早产,所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治疗。

孕期的疲劳和压力

孕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自己过于的疲劳,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勉强。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提重物或者是长途旅行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孕妈妈会出现早产。此外,还有一点孕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孕期睡眠不足和心理压力过重也是会导致早产,所以孕妈妈要保证睡眠质量和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出现妊娠期并发症

1,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肺结核,肺炎,病毒性肝炎,急性肾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的孕妈妈,在妊娠后期早产危险都是比较大的,孕妈妈为了胎宝宝的安全一定要多加小心。

2,患有严重贫血的孕妈妈,会由于组织缺氧,子宫,胎盘供氧不足,而导致孕妈妈早产。

3,孕期营养不良的孕妈妈,尤其是蛋白质不足以及维生素E,叶酸缺乏都是导致孕妈妈早产的原因之一。

孕期生活习惯不好

到了妊娠后期,如果孕妈妈过于频繁的进行性生活,就会容易导致胎膜早破,引起早产。此外,孕妈妈孕期吸烟和过度饮酒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会引发孕妈妈早产。

孕期子宫过度膨胀

孕妈妈怀有多胎或者是胎儿个头过大,会导致孕妈妈的肚子变得相当的大,从而使的孕妈妈的羊膜无法承受压力而容易破水。所以到了妊娠后期孕妈妈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要让羊膜破裂,危害到宝宝的健康。

其他原因引发早产

年龄:如果孕妈妈的年龄不满20岁(子宫尚未成熟),或者是超过40岁(子宫老化)这两种情况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比较大。

体重:孕妈妈体重过轻或者体重超过80公斤。

怀孕间隔:怀孕间隔太密(一般指产后半年内再孕)。

不良病史:孕妈妈曾经患有不良的产科病史,或者是曾经出现早产,早发阵痛,妊娠早期或中期流产,或者有子宫颈功能不全的现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炎和鼻窦炎有什么区别 简单四招轻松辨别鼻炎和鼻窦炎

回答: 鼻炎和鼻窦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鼻炎主要发生在鼻腔黏膜,鼻窦炎则发生在鼻窦黏膜。鼻炎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窦炎则可能伴有头痛、面部压痛、脓性鼻涕等表现。 鼻炎多由过...

Q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

回答: 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4.5小时内。 溶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可显著改...

Q
一劳累就下巴肿怎么回事

回答: 一劳累就下巴肿可能与淋巴结炎、过敏反应或腮腺炎有关。 淋巴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劳累时免疫力下降易诱发炎症反应,表现为下巴区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过敏反...

Q
婴儿打呼噜的危害是什么 婴儿打呼噜暗藏3大危害

回答: 婴儿打呼噜可能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面部畸形、诱发中耳炎等并发症。 婴儿打呼噜时,呼吸道受阻可能导致睡眠中缺氧,长期缺氧...

Q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回答: 小儿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烧可能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疾病是小儿反复发烧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

Q
小孩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肺炎症状与体征介绍

回答: 小孩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出现口唇青紫、精神萎靡。肺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肺部湿啰音、胸痛等症状。 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

Q
牙周炎饮食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牙周炎患者饮食需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 牙周炎患者应减少食用过硬、过烫、过酸或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刺激牙龈加重炎症。可以适量选择质地柔软、温...

Q
声带沙哑怎么办 揭秘声带沙哑的三个处理方法

回答: 声带沙哑可通过发声休息、雾化吸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声带沙哑可能与用声过度、急性喉炎、声带息肉等因素有关。发声休息是基础干预措施,需避免长时间说话或大声喊叫,建议每日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