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应科学预防

发布于 2024-02-29 09:45

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看远模糊,以凹球面透镜可矫正。

孩子防近视,屈光比视力更重要

近视,无疑是孩子最大的眼健康困惑。到目前为止,近视的发病机理和防治,都有很多难题未解。当前,所谓针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诸多“有效手段治疗”并不科学。我们认为,成年人的近视度数可通过准分子激光手术确凿矫正,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则应以预防为主。

别把近视当成一种疾病

“数轴上的零只有一个点,无穷点都落在零之外。”人类中,真正零度数的眼睛非常少,换句话说,人眼不是远视就是近视。特别要提醒家长的是,每一个孩子幼时都应是远视眼。

因为幼儿的眼球前后长度短,如新生儿眼轴16毫米,3周岁孩子仍比成人眼轴长度短约4毫米。也就是说,随着身体成长,眼轴也相应变长,孩子才逐渐从远视眼转变为正视眼。如果眼球在由短变长过程中过度“发育”了,眼轴过长了,才变成近视眼。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近视眼是一种疾病。其实,大多数轻中度的近视眼不过是光学问题,仅从光学角度来说,近视的本质如同一架照相机聚焦模糊了,眼部的各屈光成分之间平衡失常了,才会出现近视屈光状态。而人对屈光的生理要求,也会随着年龄演变而变化。因此,轻度、中度近视如果不合并眼底异常,矫正视力可达1.0以上,不能单纯地认为是“有病”。

怎样查出孩子的近视“苗子”

我们建议,学校和医院应联手为儿童和青少年建立屈光档案,除了给孩子定期验光外,还应定期检查有无斜视、眼底病变等。只有通过动态、连续的屈光和眼球长度监测,才能及时观察到孩子生长发育不同时段的眼轴变化情况,从而有效预防近视。比如,九岁的小彤视力1.0,扩瞳验光发现远视25度,正常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100度到125度的远视。这表明小彤今后变成近视眼的可能性非常大。如能在广大学生中及早发现这种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便可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动态监测孩子的屈光“发育”,应该越早越好。通常孩子在两岁左右便可配合检查屈光度,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直至18岁。当然,屈光度的检查需在正规医疗机构的眼科进行,这是因为孩子须进行科学的扩瞳验光,才能获取正确的屈光结果。电脑验光虽然以速度快见长,且散瞳后的电脑验光,其准确性也得到了一定提高,但目前为止,电脑验光仍不宜直接作为纠正屈光不正的直接参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皮肤病能不能自愈

回答: 皮肤病能否自愈取决于具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部分轻微皮肤病可能自行缓解,但多数需要医疗干预。 皮肤病的自愈能力与病因密切相关。过敏性皮炎、轻度湿疹等由外界刺激引起的皮肤病,在脱离...

Q
后背长痘痘很痒怎么办

回答: 后背长痘痘很痒可能与毛囊炎、痤疮或过敏反应有关,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外用药物和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缓解。 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瘙痒,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

Q
宫外孕微创手术的危害

回答: 宫外孕微创手术的危害主要包括术后感染、出血和输卵管损伤等。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发育,常见于输卵管,微创手术是治疗宫外孕的常用方法之一。 宫外孕微创手术可能引起术后感染,表...

Q
乳腺癌疼痛怎么缓解

回答: 乳腺癌疼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 乳腺癌疼痛可能与肿瘤压迫神经、炎症反应或骨转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刺痛、钝痛或放射痛。轻度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

Q
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使用中药治疗可能有一定效果,但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综合判断。 中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主要通过清热解毒、利湿通窍等作用缓解症状。常用方剂如辛夷清肺饮可减轻鼻咽部炎...

Q
一岁小孩发烧38.4度

回答: 一岁小孩发烧38.4度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等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是婴幼儿发热的常见原因,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通常伴随咳嗽、流涕等症状。细菌感染如中耳炎...

Q
腰椎畸形怎么治疗

回答: 腰椎畸形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腰椎畸形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等症状。轻度畸形可通过物理治疗...

Q
喉运动神经损伤怎么治疗

回答: 喉运动神经损伤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喉运动神经损伤可能与外伤、病毒感染、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遵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