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灌注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颗粒物质在肺部的分布情况,评估肺血流灌注状态,主要用于诊断肺栓塞等疾病。其原理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颗粒如锝-99m标记的大颗粒白蛋白注入静脉,颗粒随血流到达肺部毛细血管并暂时滞留,通过γ相机或SPECT设备采集图像,显示肺部的血流分布情况。
1、放射性核素标记: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锝-99m,因其半衰期短、辐射剂量低且易于标记。标记的颗粒通常为大颗粒白蛋白MAA,直径约为10-90微米,能够暂时阻塞肺部毛细血管,但不影响正常肺功能。
2、颗粒分布与血流关系:颗粒在肺部的分布与局部血流成正比。正常肺部血流均匀,颗粒分布均匀;若某区域血流减少或中断,颗粒无法到达,图像上表现为放射性缺损,提示可能存在肺栓塞或其他血流障碍。
3、图像采集与解读:通过γ相机或SPECT设备采集肺部放射性分布图像,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如CT肺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判断。肺灌注显像的典型表现是肺栓塞导致的节段性或亚节段性放射性缺损。
4、临床应用:肺灌注显像主要用于肺栓塞的诊断和评估,也可用于肺部手术前评估肺功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流分布评估等。其优势在于无创、辐射剂量低,但需结合其他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肺灌注显像是一种重要的核医学检查方法,通过评估肺部血流分布,为肺栓塞等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回答时间:2025-05-17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