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低效型呼吸形态的护理措施包括体位调整、呼吸训练、环境优化、心理支持和氧疗辅助。
1、体位调整:患者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腹部脏器对膈肌的压迫,改善肺部通气。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避免肺部淤血和分泌物积聚。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确保呼吸道通畅。
2、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增加肺活量和气体交换效率。腹式呼吸时,患者需放松腹部肌肉,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缩唇呼吸可通过缓慢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
3、环境优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刺激性气体和粉尘。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减少呼吸道刺激,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保持在40%-60%。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
4、心理支持:低效型呼吸形态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需给予心理疏导,缓解情绪压力。可通过倾听患者需求、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信心。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提供专业心理干预。
5、氧疗辅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高流量氧疗。氧疗过程中需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氧中毒。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氧疗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低效型呼吸形态的护理需注重饮食调理,患者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果,增强免疫力。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减轻呼吸负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运动时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记录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需与医生保持沟通,确保治疗方案的连续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