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医膳食调补食谱

发布于 2012-04-12 14:49

  姜汁糯米粥

  材料:糯米150~200克,生姜50~100克,葱10根

  制作

  1 先将糯米煮成稀粥

  2 加入切成片状的生姜、葱,再用文火煮五分钟

  3 加入适量盐、米醋即可,趁温热时服之。

  食补说明:生姜温胃散寒,糯米补中益气健脾,葱可发汗解表。这三样同用文火煮食,加入米醋调和,可以预防幼儿小寒时令感冒,同时健脾温胃,促进幼儿脾胃机能的增强。

  生姜

  别名:姜

  性味:性温,味辛。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钾、钠等。

  功效:温肺、开胃。

  宜忌:

  冬藏雪鸭煲

  材料:鸭子(或鸭腿)1只,冬瓜500克,瘦猪肉100克,莲子30克,米仁30克

  制作

  1 先将鸭子用高压锅武火煮烂

  2 取汤后放入瘦猪肉、冬瓜、芡实、米仁

  3 用武火煎至猪肉熟,放入作料调味,可加米醋,幼儿饭前温热时喝汤。

  食补说明:鸭子性微寒,近平,味甘。有养胃滋阴,健脾补虚之功效。《随息居饮食谱》谓其“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中医学认为,鸭的滋补价值以老鸭优于幼鸭,雄鸭优于雌鸭,以绿头老雄鸭为滋补之佳品。芡实、冬瓜、米仁都以健脾养胃之长,加瘦猪肉之滋养脏腑之效,是以幼儿补脾之佳肴。

  鸭子

  性味:性凉,味甘、咸。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

  功效:养胃。

  宜忌:

  猪肉

  别名:豚肉

  性味:性微寒,味甘、咸。

  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磷、铁。

  功效:滋养脏腑、补中益气、生津液、补肾气。

  宜忌:皆宜。

  时令粗食调养

  糯米: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由于其性温,含糖量高,吃后有暖感,尤适宜冬天食用,故民间有“小寒”时节吃糯米饭的习惯。糯米饭不易消化,故幼儿一次不宜吃太多。

  红薯:味甘,性温。能补益脾气,调和五脏。由于其性温,含糖量较高,吃后有舒适感和饱感,冬天之食补佳品。该品营养价值高,幼儿可食之。

  时令蔬果补养

  胡萝卜:味辛甘 性温。有明目消食,补中益气之功。该品含有丰富特有的胡萝卜素,进体内转成维生素A,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刺激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能增强幼儿的御寒能力。

  菠菜:味甘 性冷。茎叶根能“利五脏,通畅胃热”。李时珍说它能“通血腑,止渴润燥”,并指出“根尤良”。该品“以通为补”使脾胃调和。有结石幼儿不宜多食。

  梨:味甘 性寒。有滋阴润肺,养味清热之效。小寒气节可服用,以润冬之燥。《本草通玄》一书认为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措施

回答: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方法包括优化用药方案、增强健康教育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管理药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漏服、误服药物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优化用药方案 老年...

Q
吃空心菜可以减肥吗

回答:吃空心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肥,因为空心菜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蔬菜,能够增加饱腹感并改善肠道健康,但仅依靠空心菜并不能彻底实现减肥目标,还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接下来详...

Q
为什么割阑尾会暴瘦

回答:割阑尾后出现暴瘦的情况可能与术后饮食改变、消化系统功能影响、创伤恢复及潜在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咨询 1、术后饮食改变 割阑尾手术后,许多人需要调...

Q
肝切除后能活多久

回答:肝切除后能活多久取决于患者的肝脏功能状态、手术成功率、术后护理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常情况下,如果手术成功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许多人能够长期生存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1、肝切...

Q
神经性贪食症怎么治

回答:神经性贪食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计划是关键,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方法...

Q
大动脉炎怎么得上的

回答:大动脉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需结合药物治疗、手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等多种方法...

Q
耳朵里和耳后根痛是什么原因

回答:耳朵里和耳后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部感染、神经性疾病、外伤或邻近部位炎症等。根据具体病因,可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进行治疗,需警惕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1、耳部感...

Q
近视眼需要一直戴眼镜吗

回答:近视眼不一定需要一直戴眼镜,具体情况取决于近视度数、用眼需求以及生活场景。正确的佩戴方法能够保护视力,而非必要时摘下眼镜也未必会直接加重近视。 1什么时候需要戴眼镜? 若近视度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