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药外敷内服现奇效

发布于 2012-04-09 15:54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常可伴见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欲吐等证,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气滞血瘀,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治,临床观察发现,痛经以气滞血瘀多,而许多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药治疗痛经有很好效果,介绍几则,供选用。

  1、云南白药类:云南白药粉剂或胶囊剂适量,取出后用白酒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并可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天。或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麝香风湿油:取本品适量,涂于脐下关元穴、气海穴部位,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至腹内时,疼痛即止。可活血止痛。

  3、速效救心丸:痛经发作时,单纯使用本品即可达到止痛效果,方法是:疼痛发作时,取本品 2~4粒舌下含服,再取本品5粒研为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贴关元、气海穴,固定,每日1换,一般用药5~20分钟疼痛可止。为预防痛经,可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取本品3~5粒研为细末,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贴关元、气海穴,每日1换,至月经来潮后停用,连续使用2~3个月经周期即可。可芳香温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中华跌打丸:每于经前3~5天,取本品1~2粒,研为细末,加白酒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5、七厘散:将本品适量撒在关元穴上,外用香桂活血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活血通络,祛瘀止痛。

  6、清凉油:取本品适量,外搽肚脐处,每日 2~3次,连续2~3天。可清热凉血,活血通络。

  7、复方丹参类:月经来潮前2~3天,取复方丹参片5片,每日3次口服,连续5~7天;或取复方丹参液2~3支,用棉球浸湿后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5~7天。或待痛经发作时,取复方丹参滴丸5粒舌下含服,再取本品5粒研为细末,清水适量调匀,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8、三七片:取本品3片口服,再取本品适量研为细末,清水适量调匀,置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生完孩子头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揭秘产后头痛的几个原因

回答: 生完孩子头疼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贫血等因素有关。 产后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胀痛或钝痛,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激素水平变化是常见原因,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

Q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怎么办 三招及时治疗初期孕妇感冒

回答: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可通过多喝水、盐水漱口、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 感冒嗓子疼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咽喉黏膜干燥等因素有关。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咽喉湿润,促进病毒排出。用温盐水漱口...

Q
宝宝急性鼻炎怎么治疗 5个疗法缓解宝宝急性鼻炎

回答: 宝宝急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蒸汽吸入、药物治疗、环境调整和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雾,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塞和炎症。蒸汽吸入可通过温热湿毛巾覆盖...

Q
脸颊毛孔粗大如何改善

回答: 脸颊毛孔粗大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医美治疗等方式改善。 毛孔粗大多与皮脂分泌过多、皮肤老化、毛囊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日常护理需注重温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洁面产品,可选择含氨...

Q
声带息肉是怎么回事 了解声带息肉的3个原因

回答: 声带息肉可能与用声过度、长期吸烟、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 用声过度会导致声带黏膜反复摩擦损伤,声带表面血管扩张形成息肉样变。长期吸烟会刺激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声...

Q
疖肿不引流自己会消吗

回答: 疖肿不引流可能会自行消退,但存在感染扩散的风险。疖肿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体积较小的疖肿在保持局部清洁的情况下,可能通过机体免疫作用逐...

Q
大拇指凹陷是怎么回事

回答: 大拇指凹陷可能与遗传因素、外伤或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拇指关节或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关节凹陷或变形,通常伴随家族病史。外伤如骨折或扭伤后未完全恢复,可能引起局部组...

Q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消除分泌性中耳炎的三方法揭晓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等方式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药物治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