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紫癜 看中医儿科如何处理

发布于 2011-11-10 09:08

  1.血热妄行主证 起病较急,病前多有外感风热史,出血倾向较重,皮肤出现较多瘀点瘀斑,斑色鲜红,或伴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甚则可见壮热面赤、烦躁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或有瘀斑,苔黄燥,脉弦数或滑数。

  中医儿科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 方选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10~30g(先煎)、知母3~9g、水牛角片10~30g(先煎)、生地6~12g、玄参3~9g、丹皮3~9g、牛蒡子3~9g、赤芍3~9g、黄连3~6g、栀子3~9g、黄芩3~9g、紫草3~12g等。

  加减 若风热未退者,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鼻衄量多不止者,加血余炭、仙鹤草、白茅根。血尿者,加大蓟、小蓟、仙鹤草。大便出血者,加地榆炭。烦躁不宁者,加青黛、钩藤。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2.气不摄血主证 紫癜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瘀斑色较浅,常伴衄血,面色萎黄或苍黄,唇甲不华,神疲乏力,头晕心慌,纳少肌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摄血,滋养化源。

  方药 方选归脾汤加减。黄芪6~9g、党参(或人参)6~12g、白术3~9g、熟地3~9g、当归6~9g、白芍3~9g、阿胶6~18g(烊化)、三七粉1~3g(冲服)等。

  加减 肢冷便溏者,酌加肉桂、炮姜炭。肾虚精亏者,加山萸肉、女贞子、菟丝子、鹿角胶。血热者,加生地、丹皮、黄芩。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蒲黄。大量出血而见阳气欲脱者,加服独参汤治之。

  3.阴虚火旺主证 皮肤粘膜散在瘀点瘀斑,时发时止,病程较长,兼有鼻衄、齿衄、伴见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凉血安络。

  方药 方选大补元煎合茜根散加减。生地6~9g、丹皮3~9g、玄参3~9g、知母6~9g、龟甲10~20g(先煎)、女贞子3~9g、旱莲草3~9g、茜草3~12g、侧柏炭3~9g、阿胶3~15g(烊化)、甘草3~6g等。

  加减 阴虚明显者,加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盗汗明显者,加生牡蛎。鼻衄齿衄者,加栀子、白茅根。睡眠不安者,加五味子、石菖蒲、珍珠母。

  4.瘀血阻络主证 紫斑色暗,经久不消或时消时现,或有瘀块、或疼痛,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血。

  方药 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3~6g、红花3~6g、当归3~9g、生地6~g、白芍3~9g、川芎3~6g、三七粉1~3(冲服)、地榆炭3~9g、侧柏炭3~9g等。

  加减 大便出血者,加槐花炭、苦参。鼻衄者,加仙鹤草、藕节炭、血余炭。

  详情可登录中医儿科专题http://tcms.fh21.com.cn/zyzl/zyek/。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高吗

回答:肺癌早期手术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大约在20%-30%之间,主要与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类型及术后治疗和护理有关。通过针对性检查、规范化治疗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

Q
应激性心肌病临床表现

回答: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起病,常伴有胸痛、心悸、气短等类似急性心梗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休克甚至猝死。患者需及早就医,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

Q
扁桃体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回答:扁桃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发,其中以链球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具体病因可能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或其他病理性疾病。 1、细菌感染: 导致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细菌是A组...

Q
洗纹身最好的方法不留疤多少钱

回答:洗纹身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专业激光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疤痕风险,一般价格在每次500元到30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视纹身大小、颜色深浅和治疗次数而定。针对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方法与专...

Q
腮腺炎吃什么消炎药

回答: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症状,对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抗病毒药物或对症治疗更为重要,而细菌感染诱发的腮腺炎则可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头孢...

Q
心脏药物球囊是什么,手术后需要恢复多长时间

回答:心脏药物球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微创医疗技术,通过释放药物减少血管内再狭窄的风险,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具体时长需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决定。 1、什么是心脏药物球...

Q
发烧可以吃蓝莓吗

回答:发烧可以吃蓝莓,但要适量,且需注意身体对食物的反应。蓝莓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支持免疫力和促进身体恢复,但冷饮或冰冻的蓝莓可能刺激咽喉,不建议发烧期间食用过凉或过...

Q
头孢地尼分散片可以一次吃两粒吗

回答:头孢地尼分散片是否可以一次吃两粒,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剂量等具体情况决定。盲目加大剂量可能引发副作用或药物累积中毒,遵医嘱是用药的前提。 1、决定剂量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