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除热治疗慢性咽炎
发布于 2014-06-11 12:45
发布于 2014-06-11 12:45
慢性咽炎常表现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颈部畏寒,但值风寒侵袭即患咳嗽,体质虚弱,容易感冒,遇劳累则咽痛即发,咽干却不喜饮,得热饮则觉舒,面色淡白或淡黄,少有光泽,舌淡白或淡红,脉沉、细、弱。其咽部充血,却红而不鲜,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多有长期使用消炎药或清热解毒药物史。慢性咽炎,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或“慢喉痹”。 当代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开拓者干祖望教授曾就慢性咽炎发表见解,他认为“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出于脾虚者,十居八九”。主要原因是饮食失节及劳逸失当而损伤脾胃元气,使清阳之气下陷,而出现脾虚阴火证,以补脾益气升阳之法治疗,可获显著疗效。
医案:患者,女,43岁,2010年10月请笔者诊治。自诉患慢性咽炎8年余,每遇工作劳累即患,严重时不能发声,咽干明显,疼痛不明显,总觉炙脔在喉,咯吐不利。常备金嗓子喉宝、西瓜霜含片之类以备不时之需;常饮金银花、玄参、蒲公英、麦冬之类的药茶以利咽喉;常服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之类的成药以“泻火”;加上时常便秘,也用三黄片之属通便。反反复复,8年有余,随着年龄增长,又添各种不适,苦恼非常。刻诊:咽干明显,声音嘶哑,咽痛不明显,面色发黄,颜面肌肤松弛多皱,缺少光泽,大便黏滞不爽,睡眠欠佳,纳谷不香,月经2~3月一行,量少而色黯,自恐更年期早至。舌淡白、边有齿痕,苔白厚,脉虚细无力。余诊后处方如下:太子参15 g,黄芪15 g,茯苓20 g,炒白术12 g,山药20 g,白扁豆15 g,薏苡仁20 g,红花15 g,当归15 g,益母草30 g,升麻10 g,桔梗10 g,木蝴蝶15 g,炙甘草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并嘱停服一切清热解毒中成药。7剂之后,诉咽干声嘶症状明显改善,食欲转佳,大便亦不似以前黏滞难解。又遵原方加减调理两月余,咽炎症状大为改善,月经也基本正常。
按:久服寒凉泻火之药重伤脾气脾阳,加之工作劳累,耗散元气,元气既不足,百病不请自添,此即李东垣所谓“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经水量少而色黯,已显示出寒凉过度,脾胃受损,气血化生乏源,血行瘀滞之象,因而不可再进寒凉,当务之急,先拯脾阳、化湿邪。《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素问?厥论篇》亦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待脾阳振奋,蒸腾输布功能复常,津液自能输布全身,咽得濡润,干哑症状自可缓解。全方以培土复运为主,佐以温通经脉、利咽开音之品,以温热对治咽炎,也是甘温除热之法的妙用。
上一篇 : 吕志杰教授医案——慢性咽炎
下一篇 : 慢性咽炎发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