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时如何躲避雷雨

发布于 2016-06-27 15:19


 

  徒步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但途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那么徒步时如何躲避雷雨?在户外,躲避雷雨有很多误区,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徒步时如何躲避雷雨,这些方法要记住。

  户外徒步,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天气预报有雷暴雨时,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如果已经遇上雷电,应解下金属物,穿上雨衣避免淋湿,不要打手机,赶快找洞穴或低洼处避雷。

  1、不要停留在户外的空旷处。空旷的位置,那么你就会成为雷击的重点对象。所以在野外突遇雷雨天气,尽量提早离开空旷的野地或者山坡,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避雨。同时要注意不可躲避在独栋的铁房子或者亭子里面。

#p#副标题#e#


 

  2、不要在大树下面避雨。有些人为了躲雨,跑到大树下面靠着树干。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躲在树下面非常容易被雷击中。如果雨非常大的情况下,周围又没有另外可以避雨的建筑或物体,那么到树下避雨尽量与树干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最好双腿并拢然后蹲下。

  3、行走远离高压电线杆。下雨时尽量远离电线杆、高压电网等位置行走,也不要靠近任何的金属物体。因为不管是电线杆还是金属物体都是可能会吸引雷电的,而走在旁边的你则就是雷电攻击的目标了。所以雨天切记,离电线杆远一点。

  4、不要在雷雨天打手机。这一条大家应该都知道,因为手机的信号会引来电流,很有可能在拨打电话的时候,雷电突然劈向手机,从而伤害拨打电话的人。

  5、不要携带金属物品。尽量不要随身携带金属类的物品,并且随时记得将身上的金属饰品比如发夹、眼镜、项链、手链等等统统摘掉。这样做是防止雷击,减少触电的危险。

#p#副标题#e#


 

  6、不要靠近水面。雷雨天气不要在水里游泳钓鱼,或者在水边玩耍嬉戏。水是导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任何一点水池都有可能吸引大量的电流,所以不仅不能在水里,也不要靠近水边。

  7、空旷野地里不宜打伞。伞骨一般都是金属制作而成的,野外里举着一把铁伞无疑是在吸引雷电过来。同时也不能举其他的金属遮蔽物进行遮挡,最好是随身携带塑料的雨具、雨衣和雨鞋。因为塑胶都是不导电的,使用塑料的雨具就可以很有效地防止雷击。

  8、在户外,当你看到闪电后3-5秒就听到雷声,说明你接近危险区;如果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此时应该立即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9、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千万不要拔腿狂奔哦,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应该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腺性膀胱炎吃什么中药

回答: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膀胱炎症,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在中医治疗方面,针对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效果。常用的中药包括...

Q
补牙边缘是黑色的

回答:补牙边缘发黑可能是许多人在口腔健康中遇到的一个小麻烦。这种现象可能由牙齿龋坏、充填材料脱落或其他因素引起。如果发现补牙边缘发黑,建议尽快去看牙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

Q
阴囊长疙瘩是什么原因

回答:阴囊长疙瘩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包括毛囊炎、皮脂腺囊肿、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以及阴囊湿疹。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生殖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确保正确的诊断和...

Q
3周岁小孩子最近眼睛里老是有水

回答:孩子眼睛老是有水,家长们可能会很担心,这种情况常见于泪道异常、炎症反应或者外部刺激。为了帮助宝宝尽快缓解症状,建议家长留意孩子的眼部表现,必要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到具体原...

Q
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多长时间血糖恢复正常

回答:妊娠糖尿病在生完孩子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轻度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在产后1到2个月内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由于此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胎儿已经出生,血糖水平自然会有...

Q
自闭症孩子潜水训练

回答:自闭症孩子进行潜水训练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潜力的疗法,能够帮助缓解一些自闭症症状。为了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家长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注意力和语言训练等方面。通...

Q
神经性呕吐中药治疗方法

回答:神经性呕吐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常常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神经性呕吐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主要包括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安神定志丸、健脾丸以及...

Q
男性感染梅毒概率大吗

回答:男性感染梅毒的概率确实较高。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特别是在不洁的性生活中,梅毒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