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的家庭护理 加强腹部保暖

发布于 2014-05-26 16:16

  夏天是最容易引起小儿肠道疾病的季节,痢疾又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痢疾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痢疾,多发生于2岁到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常起病急,体温可达41℃-42℃,烦躁嗜睡,脓血便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些小儿痢疾的日常护理措施。

  1、注意腹部保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胃肠的蠕动和痉挛,达到减少疼痛和大便次数的目的。首先要避免腹部受凉,为病儿穿好盖严腹部。还可以将热水袋放置腹部,放置时最好让病儿侧卧,以减轻热水袋对腹部的压力。

  2、隔离与消毒。消化道隔离至病儿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正常后1周。病儿的餐具要单独使用,每次煮沸消毒15分钟。衣服、被褥要勤洗、勤晒。护理病儿的家长要注意勤洗手,以防被传染。

  3、病儿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可以给温白开水、糖盐水、果汁水等,以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痢疾病儿因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同时也为了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应给病儿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米粥、面条汤等。待大便次数减少,病情好转后改为软饭,吃些蛋类、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营养。

  4、忌食食物要记牢。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忌粗纤维、胀气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较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忌刺激类食物: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小儿消化道负担。

  5、做好臀部护理。小儿每次大便后要清洗、擦干、涂油,凡士林、鱼肝油、蓉酸软膏或植物油都可以,防止发生臀红或肛门周围糜烂。幼儿和年长儿要用柔软的手纸擦肛门,为了避免因蹲盆时间过长,大便次数过多而引起脱肛,幼儿也可采用尿布。发生脱肛时,可用消毒的油纱布或温盐水纱布轻揉托回,家长为此不用焦急,待痢疾好了,脱肛也就随之痊愈了。

  6、病儿每次大便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大便的量和性质,并记录次数,前后比较才能了解病儿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上颚发炎肿痛怎么办

回答: 上颚发炎肿痛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冷敷缓解、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 上颚发炎肿痛可能与口腔溃疡、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保持口腔卫生需用温盐水漱口,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冷敷可减...

Q
轮状病毒疫苗要不要打

回答: 轮状病毒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腹泻的常见原因,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降低感染概率和重症风...

Q
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回答: 鼻出血可能与鼻腔干燥、外伤、鼻腔炎症等因素有关。 鼻腔干燥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秋冬季节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干燥的空气会导致鼻腔黏膜水分流失,黏膜变脆容易破裂出血。外伤...

Q
分泌性中耳炎能治好吗 5个方法助你根除分泌性中耳炎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通常能治好,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生活调整等方式改善。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

Q
小儿肺炎会引起哮喘吗

回答: 小儿肺炎可能会引起哮喘,但并非所有肺炎患儿都会发展为哮喘。 小儿肺炎与哮喘的关联主要取决于患儿个体体质及肺炎类型。病毒性肺炎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可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哮喘...

Q
喉运动神经损伤怎么治疗

回答: 喉运动神经损伤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喉运动神经损伤可能与外伤、病毒感染、肿瘤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遵医...

Q
消肿片治子宫肌瘤吗

回答: 消肿片对子宫肌瘤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但无法根治疾病。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尿频等症状。 消肿片由夏枯草、浙贝...

Q
舌头没有舌苔是怎么回事

回答: 舌头没有舌苔可能与口腔真菌感染、维生素缺乏或干燥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口腔真菌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可能导致舌苔剥脱,常伴随口腔黏膜白斑或灼痛感,需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例如克霉唑含片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