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看球不淡定 小心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

发布于 2014-06-20 16:48

   2014年世界杯赛事渐入佳境,虽然不少赛事都在凌晨时分,但这并不影响球迷们狂热的兴致,熬夜、激动、紧张,这些对健康不利的因素充斥在观赛的每一个人身上。许多球迷不以为然,但专家提醒,多天熬夜看球的球迷们需要留心了,近日,北京一位37岁的陈先生熬夜看完欧洲杯后,顿感左侧身体行动时有障碍。经检查,陈先生突发急性心脑血管病,左侧身体瘫痪。

  医护人员介绍,陈先生熬夜玩游戏已是家常便饭,而随着欧洲杯的开战,球迷陈先生又将熬夜项目转到比赛中来。一场都没有落下过。发病的前一日,他自己觉得有些不舒服,但没在意。直至在活动左侧身体时,发觉行动不便,出现障碍,才报警求助。但为时已晚造成了瘫痪。那么陈先生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回事呢?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脑血管病俗称为脑中风,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突然发病情绪激动是诱因

  深夜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深夜看球的球迷们需要注意防范心脑血管疾病。而看球会让人长时间处于紧张激动的情绪中,血压升高,更容易导致脑出血。尤其是遇到大起大落的赛事,球迷的心情也随之变化无常,就会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神经机能失调,促使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并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是有基础病史的球迷,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史的病人,更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此外,不少球迷喜欢边吃宵夜边看球,而过饱进餐和进食过分油腻的食物都会让血液中的脂质增多,血液循环加快,血压突然上升,因而导致脑出血。脑出血后,病人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或言语含糊不清、呕吐、嗜睡或昏迷。

  淡定看球补充营养劳逸结合

  怎样预防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球迷需要劳逸结合,最好挑几场球赛观看,不要连续作战。看球时尽量不过度激动,适可而止。如果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病人,应该按时正规服药,控制疾病。

  另外,熬夜期间饮食也应适当调整,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辛辣食品,可以选择菊花、玫瑰花、西瓜等,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品。对于连续看球“伤眼”的球迷,可选一些明目的食物,比如桑葚、决明子、枸杞等。还有些人喜欢看球抽烟,可选一些百合、芦根水等润肺之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中耳炎多长时间能好

回答:中耳炎的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通常需要1-2周,部分慢性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局部滴耳液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鼓膜穿刺或鼓膜...

Q
男人打呼噜的解决办法吃滋补品

回答:打呼噜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适量食用滋补品缓解,根本原因可能与肥胖、鼻腔阻塞或睡眠姿势不良有关。对于轻度打呼噜,调整睡姿、控制体重和食用百合、莲子、枸杞等滋补品有一定帮助;对于严重情...

Q
颅底脑膜瘤如何去除

回答:颅底脑膜瘤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等方式去除,通常由基因突变、辐射暴露等因素引起。 1、手术切除:颅底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常用术式包括经颅底入路手术和内镜辅助手术。手术...

Q
冰点冷光脱毛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回答:冰点冷光脱毛适合希望长期减少毛发的人群,但皮肤敏感、患有皮肤病或处于妊娠期的人应避免使用。冰点冷光脱毛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破坏毛囊的脱毛方法,适用于身体多个部位,如腋下、腿部、背部等...

Q
小儿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回答:小儿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乏力、呼吸急促、心悸、胸痛等,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反应、心脏损伤等原因引起。1、发热:小儿心肌炎常伴随发热,体温可能升高至38℃以...

Q
心肌酶多少钱做一次

回答:心肌酶检查的费用因地区和医院等级不同有所差异,通常价格在100元至300元之间。心肌酶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检查项目包括肌酸激酶CK、肌...

Q
做小耳畸形矫正费用要多少

回答:小耳畸形矫正费用通常在3万元至10万元之间,具体金额取决于手术方式、医疗机构和患者个体差异。小耳畸形是耳廓发育异常,主要因遗传、环境或胚胎发育问题引起,需通过手术重建耳廓形态。手术...

Q
儿童大便干硬排便困难怎么办

回答:儿童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改善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治疗。儿童大便干硬排便困难通常由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异常、心理压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