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有哪些习俗
发布于 2022-02-28 12:00
发布于 2022-02-28 12:00
4月4日是24节气中的清明节。清明节至谷雨的15天分成三候,初候5天桐树花,二候5天牡丹花,三候始天空会出現星空。清明节,含上清下明之意,即苍穹清绿洲明。中医养身把身体分成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肠子、结肠、、膀光。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河流。
人与环境同气相求,清明时节气以后,天清则相匹配身体心清、肺清;绿洲而明,地为厚土组成,身体五行属性金、木、水、火、土,土包含肉,身体除骨以外均为肉组成,因此身体各位置随清明节之际,与绿洲草木破旧立新一整片翠绿差不多,处在“明”的情况。“明”由日和月构成。日月,阳阴也,明含阴阳调和之意。
清明节是清气升高的季节。《黄帝内经・素问・阳阴应象大论》中写到:“凉气生浊,热流生清。”从立春到清明节整60天,期间历经降水、惊蛰、春分,绿洲渐暖上了清气升高的那时候。清明节是粮食作物1年栽种的最佳时机,一样都是人之气血止脱生发的难能可贵时间段。大家需从起卧時间上学起,早上应5点前醒来。5点为一天的“惊蛰”,不醒来会对抗血气运作的安全通道。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黄帝内经・灵枢・动输》中写到:“胃为脏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5点惊蛰不醒来,6点春分清浊分不清,7点清明节则不清模糊不清,反倒在辰时胃经旺时,气血欲发而不可以发,化作内火上扰心肺功能及脑,可造成民心躁、肺壅、喉干、头晕目眩、头昏、目浊等不适感。不仅而且,手腿反倒出現寒性病症。故《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写到:“热症生在上,清(寒性)病生在下。”
大家在晨炼上可多做户外活动游戏,多与绿草草青触碰,超过与大自然情况同气相求的目地;从心理状态上轻轻松松大自然,学会放下苦恼与厚重,与节气同气相求;从饮食搭配上填补某些营养成分之物。但是慎重温补,特别是在是对于2019年“火运太过”偏热的气侯特性,内火过盛者尽可能避湿热性的食材,如:纯粮酒、精白面(可吃全麦面包面)、朝天椒、生葱、熟蒜等热性食物;羊肉、牛肉、海虾、海叁、鲶鱼、干桂圆、甜橙、番木瓜、苋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防内火上壅太盛造成头昏、头晕目眩、头浑、胸背躁热之病。
清明节讲健康养生,重在与大自然同气相求。人的很多病与饮食搭配、生活起居相关,至少,吃与年运、节气和气侯相逆的食材,好似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熬夜晚起“双杀”气血,熬夜耗杀气血,晚起抹杀气血。要是特别注意掌握合乎大自然的饮食搭配、生活起居,于人体和精神实质全是很有好处的。(创作者为北京市健康养生学好会张)
上一篇 : 秋季该如何才能养生 秋季养生穿衣该如何进行搭配
下一篇 : 秋季天养生也有“潜规则” 秋天气侯对身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