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有什么表现?厥证如何防治
发布于 2021-12-06 13:32
发布于 2021-12-06 13:32
厥证有什么表现?如何防治?
厥证要以突然昏倒、昏迷不醒、手脚厥冷为具体表现的这种病症。轻则晕厥時间较短,定会慢慢清醒,保持清醒后无半身不遂、失语、口眼喁斜等并发症。情况严重,则会一厥不醒而造成身亡。依据发病要素不一样,分成气厥、血厥、痰厥、食厥几种。中西医的心搏骤停、体力透支、高血压危象、血糖低及癔病等,均可参照本证中医辨证论治。
厥证医治的确诊关键点
临床医学以突然昏倒、昏迷不醒、手脚厥冷为特点,醒后无口眼喁斜、无身体偏废等并发症者。 融合病历和发病原因,如气厥虚证气血虚,常因疲惫、休息不好、挨饿受凉而发。血厥实证平素肝阳素旺,常因气愤悲恐,血随气升造成,血厥虚证则常产生于内出血以后;痰厥好多见恣食肥甘,体丰湿盛之士;食厥多发性于暴食催吐以后。
本证应与痫证、脑中风作辨别。痫证发病常常伴手脚抽动,嘴吐涎沫,必有出现异常鸣叫声,醒后如常人;脑中风醒后多有并发症。厥证医治的辩证剖析 厥证的病机,关键是因为气机逆乱,血气运作紊乱,阳阴不相顺接而成。临床医学上带气、血、痰、食四厥之分;辩证最先要分別虚、实。实证常用气壅息粗,手脚硬直,牙关紧闭,脉沉实或沉伏;虚证见气场很弱,张嘴盗汗,肤冷肢凉,脉沉微细。 厥证的医治,以补虚泻实,调节血气阳阴为标准。
厥证医治的中医辨证论治
气厥实证
【证见】 突然昏倒,昏迷不醒,口噤握拳,吸气气粗。手脚厥冷。舌苔薄白,脉沉或伏。
【治法】 顺气郁。
【中药方剂】主方五磨饮子(汪昂《医方集解》)加减药方:沉香12克,乌药13克,木香6克,枳实13克,石菖蒲12克,槟榔13克,藿香13克,夏枯草6克。水煎服。肝阳偏亢者,可添加钩藤13克、石决明40克。虚证
【证见】 晕眩昏仆,脸色苍白,吸气很弱,汗出肢冷。舌色淡,脉沉微小。
【治法】 补气血回阳。
【中药方剂】
1.主方四味回阳饮(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药方:山参13克(另炖),熟附子12克,炮姜12克,黄芪30克,黄芩1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若汗出不停者,加主龙骨、杜蛎各30克。
2.中药方剂参附注射液,用30ml添加20%果糖液30ml中,动脉迟缓推注,每16~40分鐘1次,可持续3。5次。而以60~150ml添加5%果糖液或食盐水600ml中静脉滴注。
血厥实证
【证见】 突然昏倒,昏迷不醒,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色暗红,脉沉弦。
【治法】 活血化瘀顺气。
【中药方剂】主铝方通瘀煎(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药方:川芎尾13克,红花13克,山楂果16克,乌药13克,青皮13克,木香9克,香附12克,钩藤16克,珍珠母40克。水煎服。
虚证
【证见】 忽然晕厥,脸色苍白,嘴唇素淡,手脚震颠,目陷口张,盗汗肢冷,吸气很弱。舌色淡,脉沉历数。
【治法】 补养血气。
【中药方剂】
1.主方山参养营汤(陈师文等《太平镇民生和剂局方》)加减药方:山参13克(另炖),黄芪40克,川芎12克,熟地黄16克,赤芍13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汗出肢冷、吸气很弱者,能加熟附子13克、干姜12克。
2.中药方剂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用30ml添加20%果糖液30ml中静注,隔12~16分鐘1次,持续3~5次。而以60-150ml添加5%果糖液或食盐水350~600ml中静脉滴注,直到病况转好已经。
痰厥
【证见】 忽然晕厥,喉喉咙有痰声,或恶心呕吐涎沫,吸气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 理气豁痰。
【中药方剂】
1.主方导痰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药方:法半夏13克,南星12克,枳实9克,茯苓6克,茯苓13克,苏子13克,白芥子12克,郁金13克,石菖蒲12克。水煎服。若湿痰化热者,加黄芩13克、瓜蒌仁12克、栀子12克、竹茹13克。
2.单方面验方痰厥汤(印会河验方)药方:川乌头、生附子各3克,干南星4.5克,广木香3克,石菖蒲6克,灯心草3扎,朱砂0.3克(服用)。水煎分2次服。适用寒痰厥逆型。
食厥
【证见】 暴饮过食以后,忽然晕厥,气场窒塞,脘腹胀满。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 与立消导。
【中药方剂】主方保和丸(朱丹溪《丹溪心法》)药方:神曲13克,山楂果16克,莱菔子16克,藿香13克,苍术12克,厚朴13克,法半夏13克,茯苓13克,茯苓6克,白蔻6克(之后)。水煎服。若肚胀大便不通者,能用小承气汤(张仲景《伤寒论》)导滞上行。
厥证医治的别的治疗法
1.外治法凡属气厥、血厥、痰厥之实证者,均能用生半夏末或皂荚末,取少量吹人鼻中,使之喷嚏不己;而以石菖蒲末吹鼻中,桂末纳舌下。均有通窃醒神之效。
2. 五绝表针治疗法(全身多经络调养加部分选穴刺激性医治)
3.针灸疗法
(1)扎针:针人中、内关、百会穴、素髎、十宣、十井等。实证者,可十宣小量放血。
(2)艾灸疗法:灸百会穴、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足三里穴等。用以虚证。
(3)耳针:针皮层下、上腺、内分泌失调、交感、心肺功能、升压点、吸气点。
4.防止调护平常要特别注意提升观念涵养,做事不必心浮气躁,防止气愤忧思等。 对血气虚弱者,要特别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必过多挨饿等。
饮食搭配要5,-r乞酒酪甘肥之品,不必暴食催吐。 如果厥证产生,应让病人平躺,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和清静。紧密观查气场、脉率、心率的转变。要维持呼吸系统顺畅,避免室息。
上一篇 :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糖尿病该如何进行预防
下一篇 : 糖尿病怎么预防?这6项指标一定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