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控制自己的进食 食物成瘾症了解一下

发布于 2021-11-11 15:57

  有不少人内心想减肥,但是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吃吃吃停不下来,这样的人是否正常呢?相信大家都对此有所疑问。不少专业人员表示这类人可能有食物成瘾症。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吃东西欲望,吃饱了还想吃,这种心理病是怎么回事?

  食物也可以成瘾有的人对食物有瘾,尤其是那些富含糖分和脂肪的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即使是吃饱了,只要是有这类他们喜爱的食物,就根本停不下来。“成瘾”是属于精神病学范畴的词,一般是指人们对某一物质或行为习惯的依赖性达到一定程度,具有强迫性、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无法理性地控制某种食物的食用量和食用时间,同时会产生耐受、戒断、渴求等行为特征,这种现象便被称之为“食物成瘾”。简单地说就是某些人对某种食物形成了依赖,这种食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还成为了心理的慰藉,如果吃不到这种食物,会让人出现类似戒烟一样的戒断症状,很不舒服。

  食物成瘾的机制食物成瘾同药物滥用的成瘾机制十分相似,与大脑的犒赏系统有关,主要涉及多巴胺、乙酰胆碱、阿片类物质、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

  进食会引起多巴胺的分泌增加,乙酰胆碱与饱腹感有关,随着进食量的增多,乙酰胆碱分泌增多,而多巴胺、乙酰胆碱的释放与γ氨基丁酸的合成和运输相关,γ氨基丁酸能兴奋动物的进食中枢,从而增加进食量。当人们长期摄入某种渴望的食物时,体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多,与多巴胺D1受体结合增加,与D2受体结合减少;而乙酰胆碱则与M2受体结合增加,与M1结合减少,推迟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人处于进食兴奋状态。阿片类物质能缓解疼痛,产生满足感,而中枢神经系统给予阿片样激动剂时亦会增加进食。

  当人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导致过量进食时,就会在暴食、戒断、渴求等症状间循环往复,最终导致食物成瘾。

  食物成瘾和糖尿病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流行病学和病理研究都证实了食物成瘾与肥胖发生之间的关系,而肥胖与糖尿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单忠艳教授专门就糖尿病和食物成瘾症的关系做了精彩的报告。他们的研究发现,普通人群食物成瘾患病率为19.9%,肥胖人群食物成瘾患病率为24.9%,正常体重人群患病率为11.1%,年龄大于35岁的人更易患食物成瘾症。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食物成瘾症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因此有食物成瘾倾向者应定期筛查有无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那些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常常被医生告诫要减肥,要管住自己的嘴,但是有些人却很难做到,有可能并不是他们不听医生的话,而是患上了食物成瘾症。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头晕头疼手脚发麻怕冷,是怎么引起的

回答:感到头晕、头疼、手脚发麻以及怕冷,这些症状可能让人感到困扰。它们的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生理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可能与过度劳累或精神压力有关,而病理因素可能涉及颈椎病、脑供血不足...

Q
不知道怎么回事爷爷这几天头晕

回答:当爷爷出现头晕的情况时,可能让家人感到担忧。老年人头晕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病理因素。生理因素通常与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近期的睡眠不足或精神压力过大。而病理因素则包...

Q
经常头晕眼花,睡觉时手脚无力

回答:经常感到头晕眼花,睡觉时手脚无力,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非病理因素如睡眠不足,或者病理因素如颈椎病、贫血、脑供血不足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了解这些症状的潜在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和改...

Q
患有三高和痛风,会不会瘫痪

回答: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和痛风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瘫痪,但是否会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健康状况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这些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Q
补牙材料脱落后出血

回答:补牙材料脱落后出现出血现象,可能让人感到担忧。通常,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刷牙力度过大、补牙材料不密合、材料悬突或材料部分脱落引起的。每种情况都有其特定的处理方法,如果你无法自行判断,...

Q
2型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

回答:2型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不罕见,它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当血糖控制不佳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2型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Q
吃饭太丰盛消化不良怎么办

回答:吃饭太丰盛导致消化不良可能是许多人在节假日或聚餐后遇到的烦恼。要缓解这种不适,可以尝试通过适当运动、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帮助消化。平时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能够有效...

Q
母亲刚查出风湿,生活上需要怎么保养好

回答:当母亲被诊断出风湿病后,生活中的保养显得尤为重要。风湿病通常指的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为了帮助母亲更好地管理病情,注意饮食健康、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和保持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