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隔夜茶会毒害身体健康吗?这或许是谣言

发布于 2022-04-22 14:21

现在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开始注重于养生。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其中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和营养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起到养生保健和防衰老效果。

另外茶叶中也含有氨基酸及维生素,能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同时也能消食利尿。

但网上关于茶叶的传言有很多,特别是喝隔夜茶有毒,结果倒是人们忐忑不安,这果真如此吗。

隔夜茶有毒吗?确实自然界水中含有亚硝酸盐,不过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能符合国家饮用标准,因此不必太担心。

另外水经过多次烧开后,虽然会减少水分,不过亚硝酸盐浓度也很低,根本不会引起中毒。

另外专家曾经对隔夜茶做过实验,对龙井茶、菊花茶和普洱茶做过研究,分别把以上三种茶放至12小时和24小时,再跟新泡的茶叶做对比。

结果显示,隔夜茶根本没有出现变质的情况,也没有异味,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比白开水中含量还要低,这主要得益于茶叶中的茶多酚物质,这属于天然的抗氧化剂。

总而言之隔夜茶能喝,不过茶叶经过一晚上放置后颜色会变深且浑浊。

哪种水的确有害身体?烫茶,也就是超过65℃的茶可致癌,长期喝烫茶会升高患上胃癌和食管癌几率。

65℃以上的食物已经被列为2A类致癌物质,人体的食管、口腔以及胃黏膜非常薄弱,不能承受65℃以上的食物,经常喝烫茶势必会烫伤粘膜,使得黏膜反复修复-损伤-再修复-再损伤,此过程中使得细胞基因发生病变,易引起慢性炎症和肠化生,从而提高癌变风险,需等到茶水降到50℃后再喝。

喝茶水需注意什么?1、控制饮茶量每天饮茶在2~6克即可,虽然其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以及维生素,能兴奋中枢神经和消食利尿,但凡事都要讲究度,不能喝太多。

2、少喝浓茶浓茶中含有的咖啡碱比较多,会过度兴奋中枢神经,影响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喝浓茶会加快心跳速度,引起心律不齐,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3、喝酒后不能喝茶 酒后大量酒精通过胃肠道进入血液中,经过肝脏转化成乙醛,乙醛被转化成乙酸,乙酸分解成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茶叶中的茶碱具有利尿效果,酒后喝茶会使得没被分解的乙醛直接进入肾脏,使得肾脏受到刺激。

4、睡觉前不能喝茶茶水可达到提神醒脑效果,某种物质可兴奋脑神经,睡前喝茶可导致入睡困难,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特别是失眠症和神经衰弱的人从下午4点之后就不能喝茶。

还有喝牛奶或奶制品时也不能喝茶,茶叶中的丹宁酸和茶碱会跟钙元素相结合,生成不易溶解水的钙盐且排出体外,降低奶制品营养价值。

温馨提示其实关于喝茶有很大的讲究,特别是吃饭时尽量不要喝茶,因为茶叶中的某种物质可影响身体对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吸收。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儿童生长激素部分缺乏怎么办

回答:儿童生长激素部分缺乏是一种影响身高和发育的常见问题,及时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正常生长发育。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长激素替代疗法、中药调理和营养支持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良好的生活...

Q
肾结石的中药药方

回答: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许多人会选择中药来进行辅助治疗。中药药方中常见的成分包括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和车前子等。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注意事项,因此在使用这些中...

Q
阴囊旁边长了个硬疙瘩

回答:当你发现阴囊旁边长了个硬疙瘩时,可能会感到担心。这个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皮脂腺囊肿或脂肪瘤。每种情况都有其特定的病理机制和处理方法,因此了解这些可能的...

Q
尖锐湿疣应该咋治疗

回答:尖锐湿疣的治疗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表现为生殖器、肛门周围或口腔的疣体。其传染性强且易复发...

Q
2型糖尿病平均年纪

回答:2型糖尿病的平均发病年龄通常在40岁左右,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

Q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正确

回答: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就医,以便及时获得适当的治疗。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为了...

Q
宝宝发育迟缓是什么引起的

回答:宝宝发育迟缓可能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代谢障碍、先天性脑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以及染色体异常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因此及时就医和明确...

Q
什么叫腕管综合征的中药治疗方子

回答:腕管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神经压迫性疾病,患者常会出现手指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中医治疗腕管综合征主要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方式,缓解局部不适。以下几种常用的中药材及其功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