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尿崩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由于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能力异常,就会导致口渴、易怒、多饮、多尿等症状。早期通过病症初步判断,随后还要做一下尿常规和尿渗透检查,这样更有利于确诊疾病,了解清楚病症的实际情况。
中枢性尿崩症有必要做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以及血液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浆蛋白、血钾、血钠、血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液渗透压等。如果病症严重,还要进行肾功能检测、血浆AVp、AVp抗体及抗AVp细胞抗体测定、突变基因检测。以下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第一、中枢性尿崩症发生后,尿量增加可达5~10升,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尿比重小于1.005,这时进行压力实验检查可发现尿量减少,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增加。部分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进水后尿比重可达1.012~1.016,尿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持续增加。
第二、尿崩症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下丘脑和神经垂体的病理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功能障碍。前者为中枢性尿崩症,后者为肾性尿崩症,常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男女比例为2:1。这时通过实验室检查可判断高血尿渗透压和血尿抗利尿激素的情况,一般检验异常,就能确诊疾病。
第三、尿崩症需要进行尿液、血液生化、脱水加压素实验、营养学和其它相关检查。其中,尿液检查是检查患者的尿液比重和尿液渗透压,如果患者出现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就能确诊疾病。而血液生化检查是检查血糖、血钾和血钙水平,以确定这些因素是否诱发疾病。最后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头颅MRI、头颅CT等检查来判断发病原因,进一步确诊疾病。
中枢性尿崩症是一种以多尿、口渴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柄和垂体后叶的损害,可导致抗利尿激素从下丘脑到垂体后叶的组成、排泄或转运紊乱。该病涉及下丘脑渗透压受体、视上核、室旁核和视上垂体束、垂体柄和垂体后叶,发生后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脱水、高烧和循环衰竭死亡。因此患者们分析病症过程中,要对这些方面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