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经常在活动后、晨起及饭后出现“肚子痛”,尤其在“感冒、发烧”过后,为脐周及小腹痛,多持续2―5分钟左右,多难忍受,甚至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到医院检查也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些家长就奇怪了,怎么一直反反复复,刚吃过消炎药,怎么还发炎呢?现在天气渐暖,孩子们不可避免的要进食一些瓜果、冷饮之类的东西,极可能引起反复,“肠系膜淋巴结炎”真是可恶至极。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的普及运用,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率提高,逐渐成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上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呕吐、发热、腹泻或便秘。腹痛可以在任何部位,以右下腹疼痛常见。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腹痛,多为阵发性,多能自行缓解,可反复发作,而在两次腹痛间歇期间腹痛明显好转,或患儿毫无不适,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西医对本病病因未完全明确,因本病多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故考虑存在感染因素,但本病的感染因素有待进一步确定。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为:小儿时期肠管相对比成人长,肠系膜也相对较长。小儿肠壁血管丰富,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而小儿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故小儿较成人更易患肠系膜淋巴结炎。西医在治疗上由于病因不明确,故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主要以抗感染治疗及解痉止痛、补液等对症治疗为主。临床疗效欠理想,多容易复发,且口服抗生素的治疗副作用较多。
中医方面认为小儿脾胃功能薄弱,又因小儿饮食不能自节,饥饱不能自调,或暴饮暴食,或态食肥甘、辛热,或过食生冷,瓜果冰冻,或临卧多食,或误食不洁之物,使脾胃肠道受伤。多从食滞、气滞、寒滞等方面予以论治。但内服药物,小儿较难接受,且对肠道功能有一定影响。
对于机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采用推拿、药物离子导入、理疗、耳穴等治疗,具有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除能改善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外,其伴随症状如便秘、食欲欠佳等情况均能一并得到改善,且能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