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原称“歇斯底里”,常由于情感矛盾,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临床特征是不能以神经系统的损害来解释的感觉障碍、知觉障碍、记忆障碍和意识障碍。本病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症状改变和消失。发病年龄多在16-35岁之间,女性远高于男性。其发病同精神因素、遗传因素、性格特征等有关。
癔病与中医学所称的“薄厥”、“气厥”、“脏躁”、“奔豚”、“梅核气”、“郁症”有许多相同之处。病因病机主要为七情内伤,阴阳失和,气机紊乱,躁扰五脏。针灸治疗癔病具有较好疗效。
辨证 既可有精神异常和类似神经疾病的各种症状,又可以有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但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仅呈现1-2种症状。每次发作表现相似,多在原来症状的基础上加重或减轻。
1.感觉障碍 常常表现为躯体感觉缺失,触觉异常及视、听觉障碍。特点为感觉障碍的部位、边界、程度可由暗示影响而变动,并常与运动障碍相伴随。
2.运动障碍 常表现为肢体异常运动、瘫痪和言语功能障碍。障碍常常是单独出现,起病急,病程短,如及时治疗,易于恢复。
3.内脏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厌食、贪食、呕吐、呃逆及血管运动功能障碍,以呃逆为常见,当有人注意时呃逆声宏亮,连续不断无人注意时,呃逆可减少或自行停止,且患者并不以此而感痛苦。在精神因素影响下,尚可出现食道痉挛,肠麻痹,心动过速、气急、尿频、尿急、假孕等。
4.精神症状 常在精神因素刺激后迅速发病,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与情感失调为常见。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多见,如神游症、梦行症、遗忘症、癔病性假性痴呆。情感失调以情感反应特别强烈为特征。
治则 癔病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机紊乱,故治疗当以调阴阳、理气机为关键,滋阴益气、养心安神为首要环节。取穴当以背俞、手厥阴、足太阴经穴为主。但在治疗前,先要了解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宽心悦情,治疗中配合语言暗示,多能提高疗效。
针灸 主穴:膈俞、肾俞、心俞、内关、三阴交。
配穴:神志朦胧加人中、中冲、劳宫、涌泉。四肢震颤或瘫痪加肩髎、曲池、合谷、后溪、环跳、阳陵泉、昆仑、太冲。木僵加百会、大敦、照海。口噤加颊车、下关。失语加哑门、廉泉、通里、间使。失明加睛明、风池、太阳。耳聋加听会、中渚。失眠加印堂、神门。梅核气加膻中、丰隆、行间、神门、鱼际。呃逆、厌食、肠胀气加中脘、足三里。
注意事项
1.临床上要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防止将器质性疾病误诊为癔病。
2.中年、老年首次癔病样发作者,诊断尤须谨慎。
3.各型癫痫、低血糖症、低钙血症及肝脑综合征等均可有类似癔病样的发作,须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