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发热是属于中医的范畴。中医学显示,人的身体有阴阳之分。人身体的精气神代表阴,身体的各种功用活动代表阳。通常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平衡,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就会出现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的现象,从而引发疾病。
小儿的体质特点是阴阳相对不足,在一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外感热病。小儿高热或长期发热,常常可伤及津液,从而导致阴虚发热。
小儿阴虚发热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手足心热、烦躁、口渴,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这些症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热病伤及了人体的精血津液,使物质基础不足,也就是阴的不足,阴虚则势必使阳气相对亢盛,因此出现低热、烦躁、口渴等虚热表现。
阴虚发热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病证,多发生于小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后期,尤其多见于小儿高热以后。西医对小儿热病后期的持续低热等症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的治疗常可获得很好的疗效。中医治疗小儿阴虚发热主要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即补充人体阴的不足,以调整阴阳的动态平衡。常用的滋阴类中药有沙参、麦冬、生地、地骨皮、天花粉、玉竹、青蒿、白薇等。对体质虚弱的小儿可以用西洋参煎水服,西洋参既能滋阴,又能补益气血,增强体质,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严格进行体格检查,从而明确诊断小儿是否患有阴虚发热。对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发热状况,视情况变化进行治疗。如果是风湿病所造成的的低热需采取抗风湿医治,对症下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