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宫颈炎性疾病是宫颈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两种类型,常见病因有病原体感染、机械性损伤、化学刺激等。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是宫颈炎的主要病因。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常引起急性宫颈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则与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相关。病原体通过性接触或阴道菌群失衡侵入宫颈黏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
分娩、人工流产、宫腔操作等可能造成宫颈裂伤或黏膜破损,破坏宫颈屏障功能。不洁性生活或频繁阴道冲洗也可能导致物理损伤,为病原体创造入侵条件,诱发炎症反应。
阴道冲洗液酸碱度失衡、避孕套润滑剂过敏、劣质卫生用品等化学因素可能破坏宫颈局部微环境。长期使用高浓度消毒液冲洗阴道会溶解宫颈黏液栓,削弱其防御能力。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宫颈黏膜萎缩变薄,青春期激素波动使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这些生理变化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妊娠期宫颈充血软化也易继发炎症。
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宫颈局部防御功能减弱。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免疫应答,导致宫颈组织持续性炎症状态。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必要时使用避孕套;定期妇科检查包括宫颈癌筛查;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接触性出血应及时就诊。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A、C的深色蔬菜水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限制高糖高脂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盆腔血液循环,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