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主要有控制血糖、日常足部检查、保持足部清洁、选择合适的鞋袜、及时处理伤口。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规范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胰岛素等,配合低GI饮食和规律运动,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显著降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风险。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每日用镜子检查足底、趾缝等易忽略部位,观察有无红肿、破溃、胼胝或颜色改变。神经病变会导致痛觉减退,患者可能无法感知微小创伤。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难以愈合的溃疡。检查时可配合家属协助观察。
每日用37℃以下温水清洗足部,避免烫伤。轻柔擦干后尤其注意趾缝干燥,可涂抹尿素软膏预防皲裂。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直接取暖,修剪趾甲应平直且不过短。角质层过厚需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自行削剪。
穿着透气棉袜并每日更换,避免接缝处摩擦皮肤。鞋子需前掌宽大、鞋帮柔软,内部无突出接缝。新鞋初次穿着不超过2小时,逐步适应。禁止赤脚行走,沙滩、浴室等环境需穿防护鞋。定制矫形鞋可分散足底压力。
发现皮肤破损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敷料覆盖。避免使用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禁止自行挑破水泡或剪除胼胝。合并感染时表现为渗液增多、异味或发热,需尽快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接受专业清创治疗。
糖尿病足护理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戒烟限酒以改善微循环,冬季注意保暖但避免烤火,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足部筛查。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韧性。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足部承重过大。出现趾甲增厚变形、足部麻木刺痛或行走无力时,需立即至内分泌科和足病专科联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