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齿内壁掉了一块可能是牙釉质剥脱或龋齿导致的缺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牙齿缺损可能由龋齿、外伤、磨牙症或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因素引起,通常伴随冷热敏感、咀嚼不适等症状。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细菌腐蚀形成的病理性缺损。缺损处可能出现黑褐色斑块,接触冷热食物时产生短暂刺痛。需通过口腔科医生的临床检查和X线片确诊。治疗可选用复合树脂填充修复,常用药物包括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溶液等局部防龋剂。日常需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减少高糖饮食。
牙釉质剥脱多因机械磨损或酸蚀导致,缺损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表面光滑但失去正常光泽。长期横向刷牙、频繁饮用碳酸饮料为主要诱因。治疗可采用渗透树脂修复技术,或使用含氟化亚锡的牙膏促进再矿化。避免用患牙咬硬物,进食后及时漱口。
楔状缺损常见于牙颈部,呈V字形凹陷,多由不当刷牙方式导致。缺损深度较大时可暴露牙本质,引发持续性酸痛。治疗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配合使用脱敏牙膏如舒适达抗敏牙膏。纠正横向刷牙习惯,改用软毛牙刷以小幅度竖刷方式清洁。
牙隐裂是牙齿表面的微小裂纹,可能延伸至牙本质层。咬合时出现定点疼痛,裂纹处易滞留食物残渣。需通过染色法或显微镜确诊,根据裂纹深度选择全冠修复或根管治疗。避免用患侧咀嚼坚硬食物,夜间磨牙者需佩戴咬合垫。
酸蚀症是胃酸或外源性酸性物质导致的牙体溶解,缺损表面呈杯状凹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或长期接触酸性职业环境者易发。治疗需先控制原发病,缺损较大时采用瓷贴面修复。使用含生物活性玻璃的牙膏辅助修复,餐后半小时内避免刷牙。
日常应注意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口腔,避免进食过冷过热或粘性食物。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牙齿缺损及时处理。修复后避免用修复体咬硬物,出现修复体脱落或持续敏感需复诊。对于磨牙症患者,睡眠时可佩戴专业咬合垫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