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检查项目主要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理行为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动症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行为等症状,需通过综合评估确诊。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儿童生长发育史、家族遗传史、学校表现及行为问题。家长需提供儿童在家和学校的日常行为表现,包括注意力持续时间、活动水平、情绪控制能力等。病史采集有助于了解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听力视力障碍、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躯体疾病。体格检查重点评估儿童的协调性、反射活动及生长发育指标,这些都可能与多动症症状相关。
3、心理行为评估常用评估工具包括康纳斯评定量表、范德比尔特评估量表等标准化问卷,由家长和教师分别填写。这些量表从注意力、多动、冲动、学习问题等多个维度评估儿童行为。心理评估还包括智力测试和学业能力测试,以排除学习障碍等其他问题。
4、实验室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铅水平等,用于排除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铅中毒等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部分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特别是当怀疑存在遗传因素时。
5、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可用于排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高级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科研领域,可观察到多动症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差异,但目前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确诊多动症需要结合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家长应配合医生完成各项评估。日常生活中,家长需保持规律的家庭作息,为儿童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症状改善。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限制高糖食品摄入。若确诊为多动症,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行为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孕36周需检查的项目主要有胎心监护、B超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骨盆测量。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胎儿发育状况、孕妇身体指标及分娩准备情况。
1、胎心监护胎心监护通过监测胎儿心率和胎动变化,评估胎儿宫内安危。孕36周后建议每周进行一次,若发现胎心率异常或胎动减少,可能提示胎儿缺氧,需结合B超进一步检查。监护时孕妇需保持左侧卧位,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影响结果准确性。
2、B超检查B超可观察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参数,评估羊水量及胎盘成熟度。孕36周需重点排除胎儿生长受限、脐带绕颈等情况。若发现胎盘钙化或羊水过少,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三维彩超还能辅助判断胎位是否适合顺产。
3、血常规血常规主要检测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孕晚期孕妇血容量增加,易出现生理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110克每升需补铁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产后出血风险,需提前备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感染,需完善C反应蛋白检查。
4、尿常规尿常规筛查尿蛋白、尿糖及泌尿系统感染。孕36周出现尿蛋白阳性需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伴随水肿或血压升高时需住院治疗。尿糖阳性可能为妊娠期糖尿病未控制,需复查血糖。尿白细胞增多提示尿路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等安全抗生素。
5、骨盆测量通过临床测量和影像学评估骨盆入口、中骨盆及出口径线,判断是否具备阴道分娩条件。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可能需剖宫产。测量时需评估骶骨岬突出度、坐骨棘间径等指标,结合胎儿体重综合评估分娩方式。
孕36周后建议每周产检,日常注意记录胎动次数,每天早中晚各数1小时,正常胎动为每小时3-5次。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避免高盐高糖食物。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阴道流血等临产征兆时,应立即携带产检资料就医。保持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