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可能会造成牙齿及牙槽骨缺损。
牙周病是牙齿周围支持结构发生炎症的慢性疾病,长期未治疗的牙周炎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龈萎缩。牙菌斑中的细菌引发牙龈炎症后,炎症向深层扩散会破坏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出现牙齿移位、牙缝增宽等结构性改变。
部分侵袭性牙周炎进展迅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造成牙槽骨严重吸收。这类患者常伴有家族遗传倾向,早期表现为多颗牙齿的牙龈红肿出血,后期出现牙齿扇形移位和广泛性骨缺损。牙周病导致的骨吸收通常不可逆,需通过骨移植手术修复。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洁牙,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及时就医干预。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及冲牙器维护口腔卫生。
牙列缺损可通过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种植义齿修复等方式治疗。
固定义齿修复适用于缺损范围较小且邻牙健康的情况,通过磨改邻牙后粘接固定桥体恢复咀嚼功能,具有稳定性高、舒适度好的特点。活动义齿修复适用于多颗牙缺失或牙槽骨条件较差的患者,利用金属卡环和基托固定可摘戴的假牙,便于清洁但初期可能有异物感。种植义齿修复是在缺牙区植入人工牙根后安装牙冠,不损伤邻牙且接近天然牙功能,但需要足够的骨量和较长的治疗周期。三种方法均需由口腔医生评估牙周状况、咬合关系及全身健康后选择。
修复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咬硬物并定期复查维护修复体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