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使用过量、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素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低血糖通常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饥饿感、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
1、胰岛素使用过量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可能导致血糖骤降。胰岛素过量会加速葡萄糖的消耗和储存,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患者可能出现手抖、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治疗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常用降糖药物包括格列美脲片、瑞格列奈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但须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未进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过度节食会引发反应性低血糖。胃肠手术后患者因食物吸收过快也可能出现餐后低血糖。这类情况可通过规律进食、少量多餐改善,建议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避免空腹饮酒。
3、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肝病时肝糖原合成与分解能力下降,肾脏疾病则可能影响胰岛素清除,两者均可导致血糖调节失衡。患者常伴随皮肤黄染、尿量改变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使用葡萄糖注射液纠正低血糖。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可能辅助改善肝功能。
4、胰岛素瘤胰腺β细胞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引发空腹低血糖。典型表现为清晨冷汗、行为异常,进食后缓解。诊断需结合血糖、胰岛素测定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可使用二氮嗪胶囊抑制胰岛素分泌。
5、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会削弱升血糖机制,常见于艾迪生病或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可能伴随皮肤色素沉着、血压下降等症状。需长期补充氢化可的松片等糖皮质激素,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应急。
预防低血糖需规律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掌握药物与饮食的平衡。建议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运动前适当加餐。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低血糖,应及时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日常饮食注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搭配,避免空腹饮酒或进行高强度运动。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低血糖患者在运动时需注意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类食物、避免空腹运动、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警惕不适症状。运动可能诱发或加重低血糖反应,需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运动前1-2小时应检测血糖水平,若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需先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建议选择快慢结合的复合型糖源,如葡萄糖片搭配全麦饼干,既能快速升糖又可维持血糖稳定。运动过程中每30分钟监测一次血糖,随身携带果汁、糖果等应急食品。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或降糖药血药浓度高峰时段运动,通常服药后1-3小时为高风险期。
运动后24小时内仍可能发生迟发性低血糖,尤其夜间需加强监测。高强度运动后6-12小时肌肉组织仍会持续摄取葡萄糖,此时可适当增加10-15克碳水化合物的加餐。若出现心悸、冷汗、手抖等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食,静坐休息至症状缓解。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可能缺乏典型预警症状,需配备血糖仪实时监测。
建议选择健走、游泳等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单次持续时间不超过45分钟。运动前中后做好血糖记录,建立个人运动反应档案。运动时需有同伴陪同,避免在高温、高湿或密闭环境中锻炼。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必要时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定期与内分泌科医生沟通调整运动计划与用药方案,保持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