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膀胱镜取石术等方式治愈。膀胱结石通常由尿液浓缩、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代谢异常、长期留置导尿管等原因引起。
1、尿液浓缩:饮水不足或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2、尿路感染:细菌感染会改变尿液成分,促进结石形成。治疗尿路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500毫克每日一次、头孢克肟片200毫克每日两次,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憋尿。
3、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大会压迫尿道,导致尿液滞留,增加结石风险。药物治疗可使用非那雄胺片5毫克每日一次、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毫克每日一次,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4、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异常会增加结石形成风险。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钙、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必要时使用药物如别嘌呤醇片100毫克每日一次控制尿酸水平。
5、长期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会刺激膀胱黏膜,增加结石形成风险。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导尿管护理,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膀胱结石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新发结石。
直径超过10毫米的膀胱结石或伴有严重并发症时通常建议手术治疗。膀胱结石的手术指征主要有结石体积过大、反复尿路感染、排尿困难、血尿持续加重以及肾功能受损。
1、结石体积过大:
当膀胱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时,自然排出的可能性极低。这类结石容易堵塞尿道内口,导致急性尿潴留。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较大结石效果有限,通常需要经尿道膀胱镜碎石取石术或开放手术处理。
2、反复尿路感染:
结石作为异物持续刺激膀胱黏膜,可能引发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若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说明结石已成为感染灶,需手术清除感染源。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
3、排尿困难:
结石堵塞膀胱出口会导致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流变细、排尿中断或需要腹部用力排尿。长期排尿困难可能引发膀胱憩室或膀胱壁增厚,此时保守治疗难以奏效,需手术解除梗阻。
4、血尿持续加重:
结石摩擦膀胱黏膜引起的肉眼血尿若持续2周以上,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提示存在严重黏膜损伤。这种情况可能伴随下腹坠胀感,需手术止血并去除结石刺激因素。
5、肾功能受损:
当结石引起双侧输尿管梗阻或慢性尿潴留时,可能导致肾积水或血肌酐升高。超声检查显示肾盂分离超过20毫米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毫升/分钟时,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挽救肾功能。
膀胱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优先选择柠檬水等碱性饮品。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盐。避免久坐憋尿,每2小时排尿一次有助于预防结石复发。术后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采用温水坐浴缓解排尿不适。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和尿常规,监测结石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