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晒伤发红可通过冷敷镇静、保湿修复、药物缓解、避免刺激、预防感染等方式急救。晒伤通常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等症状。
1、冷敷镇静:
使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纱布敷在晒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红肿和灼热感。避免直接使用冰块接触皮肤,以防冻伤。可选择绿茶水或芦荟汁冷敷,其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作用。
2、保湿修复:
晒伤后皮肤屏障受损,需及时使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产品。芦荟胶具有清凉镇痛的特性,能促进皮肤修复。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防止二次刺激。保湿工作需持续3-5天,直至皮肤脱屑结束。
3、药物缓解:
中重度晒伤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反应,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疼痛。口服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红肿热痛。使用药物需注意可能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4、避免刺激:
晒伤后48小时内避免使用去角质产品、过热的水清洁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暂停使用含维A酸、果酸的功能性护肤品,防止加重皮肤敏感。恢复期间禁止蒸桑拿、泡温泉等高温活动。
5、预防感染:
出现水疱时不要自行挑破,可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如出现发热、寒战、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处理。
晒伤恢复期间建议多饮水补充体液,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以及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油,促进皮肤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饮品。恢复期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开日光强烈时段。外出时选择UPF50+的防晒衣,配合宽檐帽和太阳镜进行硬防晒。晒伤完全愈合前,暂停使用美白、抗衰等功效型护肤品,以基础保湿为主。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头部减轻面部水肿,使用丝绸枕巾减少皮肤摩擦。
鱼刺卡喉咙可通过停止进食、尝试咳嗽、使用镊子夹取、饮用食醋或就医处理等方式急救。鱼刺卡喉通常由进食过快、咀嚼不充分、鱼刺细小尖锐等因素引起。
1. 停止进食立即停止进食任何食物,避免吞咽动作加重鱼刺对咽喉黏膜的损伤。保持安静状态,减少咽喉部肌肉活动,防止鱼刺移位至更深部位。若伴有明显疼痛或出血,需避免自行处理。
2. 尝试咳嗽通过用力咳嗽产生气流冲击,可能使浅表鱼刺脱落。身体前倾低头,用爆发性气流从肺部咳出,适用于鱼刺卡在会厌或声门上方的情况。咳嗽无效时不可重复进行,以免导致黏膜水肿。
3. 镊子夹取他人协助下用消毒镊子取出可见鱼刺。需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下操作,使用压舌板压住舌根暴露咽喉,仅限夹取扁桃体或咽后壁浅表鱼刺。操作失败或鱼刺位置较深时须立即停止。
4. 饮用食醋少量饮用食醋可能软化细小鱼刺,但效果有限且不适用于坚硬鱼骨。需小口缓慢吞咽,避免大量液体冲击导致鱼刺移位。此方法不适用于儿童或伴有咽喉溃疡者。
5. 就医处理耳鼻喉科医生可通过喉镜定位并取出鱼刺,深度卡顿需行纤维喉镜或影像学检查。合并感染时可能需配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预防继发炎症。
日常进食鱼类时应充分剔除鱼刺,儿童及老年人建议选择无刺鱼腹肉。鱼刺卡喉超过2小时未取出或出现呼吸困难、呕血等症状时,须立即急诊处理。术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减少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