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缺乏症可通过调整饮食、预防感染、药物治疗、输血治疗、骨髓移植等方式治疗。粒细胞缺乏症通常由药物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鱼肉泥、米粥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物需充分加热消毒,水果应去皮食用。每日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餐具需煮沸消毒,避免肠道感染。
2、预防感染患者需佩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每日监测体温,出现发热需及时就医。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探视人员。皮肤破损需及时消毒处理,禁止挤压疖肿。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药物治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可用于促进粒细胞生成,利可君片有助于升高白细胞,鲨肝醇片可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免疫因素引起的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感染诱发的需配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所有药物均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4、输血治疗严重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需输注浓缩粒细胞悬液,输血前需进行配型检测。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有无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反复输血可能产生抗体,需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输血后仍需持续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
5、骨髓移植遗传性或难治性粒细胞缺乏症可考虑异基因造血gan细胞移植,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移植后需长期服用环孢素软胶囊预防排异反应,定期监测嵌合状态。移植后1年内需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避免接触宠物及植物。
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居住环境应每日紫外线消毒,衣物床单需高温烫洗。出现持续发热、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育龄患者应做好避孕措施。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