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颅内出血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和瞳孔异常。症状严重程度与出血量及部位相关,早期识别对预后至关重要。
1、头痛:
颅内出血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剧烈头痛,呈持续性胀痛或炸裂样疼痛。出血刺激脑膜或导致颅内压升高时,疼痛多从枕部向全头扩散,咳嗽或低头时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颈部僵硬感。
2、恶心呕吐:
约60%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骤增直接相关。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该症状常与头痛同时出现,且呕吐后头痛多无缓解,区别于普通胃肠炎。
3、意识障碍:
从嗜睡到昏迷均可发生,表现为反应迟钝、言语混乱或完全无应答。硬膜外血肿患者可能出现"中间清醒期"——短暂意识恢复后再度昏迷。脑干出血者可在数分钟内陷入深昏迷。
4、肢体无力:
出血压迫运动区时出现单侧肢体偏瘫,常见于基底节区出血。初期表现为肌张力减退,后期转为痉挛性瘫痪。部分患者伴随面部歪斜、言语含糊等中枢性面舌瘫症状。
5、瞳孔异常:
脑疝形成时可见双侧瞳孔不等大,出血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小脑幕切迹疝特征为同侧瞳孔散大,枕骨大孔疝则表现为突发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
伤后72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并避免头部剧烈活动。饮食选择低盐低脂的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分次少量进食以防呛咳。恢复期可进行床边被动关节活动,但需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训练。任何新发头痛加重或行为异常都需立即复查头颅CT。
向后倒地摔倒脑勺着地可能引起脑震荡,具体是否发生需结合撞击力度、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判断。脑震荡通常由头部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冲击引起,可能伴随短暂意识障碍、头痛、恶心等症状。
若摔倒时头部受到轻微撞击且未出现明显症状,发生脑震荡的概率较低。此时可能仅有一过性头晕或局部疼痛,通常无须特殊治疗,休息后症状逐渐缓解。但需观察24小时内是否出现嗜睡、呕吐、言语不清等异常表现,避免遗漏迟发性损伤。
若摔倒时冲击力较大或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则需高度怀疑脑震荡。此类情况可能与脑组织短暂功能障碍有关,严重时可能伴随颅内出血风险。儿童、老年人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
无论症状轻重,摔倒后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服用镇静类药物。24小时内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若出现瞳孔不等大、肢体无力或抽搐等表现,须紧急送医。日常活动时注意防滑措施,尤其对平衡能力较差的群体建议使用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