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乳腺疾病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不良生活习惯、乳腺损伤以及病原体感染等。
1、遗传因素部分乳腺疾病如乳腺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可能与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他莫昔芬片、枸橼酸托瑞米芬片等药物预防。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
2、激素水平异常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可能导致乳腺增生、纤维腺瘤等疾病。长期服用含雌激素药物、月经初潮过早或绝经延迟均为高危因素。可遵医嘱使用乳癖消片、红金消结胶囊等中成药调节,配合疏肝理气的中医调理。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吸烟饮酒、高脂高糖饮食会干扰内分泌。建议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适量食用西蓝花等十字花科蔬菜。文胸过紧压迫乳腺淋巴回流也可能诱发疾病,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
4、乳腺损伤乳房撞击、手术瘢痕等物理损伤可能破坏乳腺导管结构,增加炎症概率。哺乳期乳汁淤积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乳腺炎,需通过热敷、吸乳器排空乳汁,严重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5、病原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引发急性乳腺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导致乳腺结核,需规范使用利福平胶囊、异烟肼片等抗结核药物。日常应注意哺乳卫生,避免乳头皲裂。
建议女性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激素平衡,适量运动可促进淋巴循环。若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橘皮样改变,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中医中药在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术后调理等乳腺疾病中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气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等原理改善症状,常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使用。
1、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有关。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配合乳癖消颗粒活血化瘀。外治可选用芒硝热敷包局部外敷,或通过膻中穴、期门穴针灸调节内分泌。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2、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多属热毒壅滞证,选用瓜蒌牛蒡汤加减清热解毒,配合金黄散外敷消肿止痛。慢性乳腺炎可用托里消毒散扶正祛邪,辅以蒲公英、野菊花等草药煎汤湿热敷。哺乳期患者需注意排空乳汁,避免使用影响哺乳的中药。
3、乳腺癌术后术后气血两虚者予八珍汤加减调理,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免疫力。放化疗后阴伤毒聚者常用沙参麦冬汤养阴解毒,辅以黄芪多糖口服液减轻毒副反应。中药熏蒸可改善术后淋巴水肿,但需避开肿瘤原发部位。
4、乳腺囊肿痰湿凝滞型囊肿可用二陈汤合消瘰丸化痰散结,配合夏枯草膏外涂。血瘀型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经前配合益母草颗粒调理。超声引导下穿刺后,可用三七粉调敷促进囊壁吸收,但需排除恶性病变。
5、乳头溢液非哺乳期溢液属肝经郁热者用丹栀逍遥散清肝泻火,脾虚失摄者予归脾汤健脾摄乳。外治采用白芷、枯矾等份研末撒敷乳头。需先通过乳管镜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器质性病变。
使用中药治疗乳腺疾病时需定期复查乳腺超声或钼靶,避免单纯依赖中药延误器质性疾病诊治。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文胸,经前减少咖啡因摄入,练习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情志。出现肿块增大、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