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主要有皮肤灼痛、红斑水疱、瘙痒麻木、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头痛畏光、肌肉酸痛、局部神经痛、皮疹扩散、后遗神经痛。
1、皮肤灼痛:
带状疱疹初期常表现为单侧皮肤持续性灼烧样疼痛,疼痛区域与受累神经走向一致。这种疼痛可能先于皮疹出现2-3天,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会出现痛觉过敏现象。
2、红斑水疱:
发病后3-5天疼痛区域会出现簇集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进展为透明水疱,疱液逐渐浑浊。水疱多沿神经节段呈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背部、腰腹部或头面部,7-10天后结痂脱落。
3、瘙痒麻木:
约40%患者伴随患处皮肤瘙痒或麻木感,与病毒损伤感觉神经有关。瘙痒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影响睡眠不等,需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麻木感可能持续至皮疹消退后。
4、发热乏力:
急性期可能出现38℃左右低热,伴随全身倦怠、食欲减退等流感样症状。体温通常随皮疹出现而升高,皮疹消退后2-3天恢复正常。乏力感可能持续数周。
5、淋巴结肿大:
病灶同侧淋巴结常有轻度肿大压痛,以腋窝、颈部或腹股沟淋巴结多见。这是免疫系统激活的表现,通常无需特殊处理,2-3周后自行消退。
6、头痛畏光:
三叉神经眼支受累时可出现前额头痛、眼睛畏光流泪。严重者可能引发角膜炎或虹膜炎,需警惕视力损害。这种表现约占所有病例的10%-15%。
7、肌肉酸痛:
部分患者报告病变区域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颈肩部或腰部发作时明显。可能与神经炎症反射性引起肌肉痉挛有关,适当热敷可缓解不适。
8、局部神经痛:
急性期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疼痛,夜间加重。疼痛评级可达7-8分,严重者需要药物干预。这种疼痛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激活破坏神经髓鞘相关。
9、皮疹扩散: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跨神经节段皮疹扩散,甚至全身性水疱。这种情况提示病毒血症,需要立即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评估。
10、后遗神经痛:
约10%-30%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持续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表现为患区灼痛、刺痛或异常性疼痛,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高龄患者发生率更高。
带状疱疹患者应保持皮疹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推荐食用冬瓜、丝瓜等利湿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若出现视力改变、高热不退或剧烈头痛应立即就诊。50岁以上人群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
耳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多数情况下可以治好,少数患者可能遗留轻微后遗症。该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导致,需及时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
早期规范治疗是关键。发病72小时内使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配合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多数患者1-3个月可逐渐恢复。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减轻神经水肿。若伴随耳部疱疹疼痛,可联合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痛。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照射能促进神经修复。
部分老年患者或治疗不及时者可能恢复较慢,存在闭眼不全、口角歪斜等后遗症。超过6个月未恢复者可考虑面神经减压术。发病期间需保持患侧眼部湿润,避免角膜损伤,用纱布覆盖患侧咀嚼以防咬伤口腔黏膜。
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冷风刺激,饮食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