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急疹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婴儿急疹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
1、物理降温婴儿急疹发热期间可采用温水擦浴方式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禁止使用酒精擦浴或冰敷等刺激性降温方式。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贴,但需避开囟门部位。物理降温过程中需每半小时复测体温,避免体温骤降引发寒战。
2、补充水分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次5-10毫升,间隔15-20分钟。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液浓度。观察尿量变化,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3、观察症状每日记录发热峰值和热型变化,皮疹通常出现在退热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有无嗜睡、拒食、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监测有无咳嗽、腹泻等伴随症状。皮疹特征为玫瑰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多从躯干向四肢扩散,通常不累及面部。
4、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间宜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洗澡水温控制在37-38摄氏度,禁用碱性沐浴露。皮疹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禁止使用含激素药膏。修剪婴儿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防止夜间无意识抓伤。
5、及时就医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出现惊厥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诊。血常规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多正常。需与风疹、麻疹、手足口病等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并发脑炎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
婴儿急疹护理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饮食以易消化流质为主,暂停添加新辅食。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无须特殊处理。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痊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家长需注意观察恢复期精神状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退热后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现象,可逐步恢复正常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