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患病后需注意隔离防护、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症状监测及并发症预防。主要措施包括避免抓挠皮疹、保持皮肤清洁、补充水分营养、观察发热症状、及时就医干预等。
1、隔离防护水痘具有强传染性,患儿需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脱落,通常需要7-10天。家长应避免患儿与孕妇、婴幼儿或未接种疫苗者接触,患儿使用过的衣物、餐具需单独消毒。房间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接触患儿前后需用流动水洗手。
2、皮肤护理疱疹破溃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应给患儿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处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修剪患儿指甲并保持清洁,夜间可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
3、饮食调整发热期间需保证每日饮水量,给予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恢复期可逐步添加鸡蛋羹、瘦肉粥等优质蛋白,避免辛辣、海鲜等发物。口腔疱疹患儿应选择温凉软食,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溃疡面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
4、症状监测家长需每日测量体温3-4次,若持续高热超过39℃或伴有头痛呕吐,需警惕脑炎可能。观察疱疹是否出现化脓、周围皮肤红肿等感染征象。如出现咳嗽气促可能提示肺炎,应及时就诊。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5、并发症预防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发生皮肤继发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可遵医嘱早期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抗病毒治疗。接种过疫苗的患儿症状通常较轻,未接种者接触病毒后72小时内应急接种可减轻症状。恢复期仍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疱疹破裂。
水痘患儿康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或暴晒。家长需对患儿用品进行终末消毒,被褥衣物需阳光暴晒6小时以上。日常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未接种疫苗的适龄儿童应及时补种水痘疫苗。如发现结痂脱落后遗留明显瘢痕,可咨询皮肤科进行修复治疗。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多数患者在14-16天出现症状。潜伏期长短与个体免疫状态、病毒接触量等因素有关。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内病毒在体内繁殖但尚未引发明显症状。接触病毒后10天内通常不会出现皮疹,此时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乏力或低热,容易被忽视。11-14天部分患者开始有前驱症状如头痛、食欲减退,随后进入出疹期。15-21天是典型发病窗口期,超过90%的感染者会在此阶段出现特征性水疱疹,首先见于躯干,后蔓延至面部和四肢。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出现更长潜伏期,但极少超过3周。潜伏期最后2天至皮疹结痂前均具有传染性,需注意隔离防护。
水痘潜伏期应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接触孕妇、婴幼儿等高风险人群。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患者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剪短指甲防止抓破水疱引发感染。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未感染者及时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