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蛋白质与脂肪合成、调节电解质平衡及抑制酮体生成。胰岛素通过靶向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维持血糖稳态,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调节因子。
1、促进葡萄糖利用胰岛素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促使肌肉和脂肪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肝脏中,胰岛素增强葡萄糖激酶活性,加速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这一过程能快速降低餐后血糖水平,为细胞提供即时能量来源。
2、抑制糖异生胰岛素可抑制肝脏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活性,减少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同时通过下调脂肪分解减少甘油原料供应,双重阻断肝糖输出,防止空腹状态下血糖异常升高。
3、促进脂肪储存胰岛素激活脂肪细胞内的脂蛋白脂肪酶,促使血液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并储存为甘油三酯。该过程能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但长期过量可能引发内脏脂肪堆积。
4、调节蛋白质代谢胰岛素通过增强氨基酸转运蛋白功能,促进肌肉等组织摄取氨基酸用于蛋白质合成。同时抑制溶酶体蛋白酶活性,减少肌肉蛋白分解,对儿童生长发育和创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5、维持电解质平衡胰岛素可刺激钠钾ATP酶活性,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这一作用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尤为关键。同时通过调节肾小管钠氢交换影响钠代谢,间接参与血压调控。
保持规律进食习惯有助于胰岛素节律性分泌,建议每日定时定量摄入全谷物、优质蛋白及膳食纤维。避免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规范使用胰岛素制剂,定期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单位胰岛素通常可降低2.7-3.3毫摩尔/升血糖,具体效果受个体差异、胰岛素类型及用药方案影响。
胰岛素降糖效果因人而异,与体重、胰岛素敏感性、基础血糖水平等因素相关。速效胰岛素起效时间15-30分钟,作用高峰1-2小时,持续3-5小时,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1-3小时,作用高峰4-8小时,持续12-16小时。临床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短效制剂,以及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中长效制剂。血糖监测是调整剂量的关键依据,指尖血糖仪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帮助评估效果。合并感染、应激状态或激素变化时,胰岛素需求量可能增加。运动后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增加,可能增强胰岛素作用。肝肾疾病患者胰岛素代谢减慢,需警惕低血糖风险。
使用胰岛素期间需规律监测血糖,避免空腹注射后延迟进食。随身携带糖果应对突发低血糖,出现心悸、出汗等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注射部位应轮换避免脂肪增生,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部位吸收较稳定。未开封胰岛素需冷藏保存,已开封的可室温存放28天。建议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评估长期控糖效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禁止自行增减胰岛素用量。